元宵节是象征团圆的传统佳节,急诊科每年此时都会接诊一些因不当食用元宵引发的胃肠不适、噎食、烫伤、窒息等病例。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负责人龙华君主任医师,结合中医食疗理论与现代医学营养学,为大家提供以下建议:

一、吃元宵需注意什么?

1、宜选低糖低脂

建议选择无糖或木糖醇馅料的元宵,减少血糖波动;中医推荐紫薯、山药等天然食材入馅,性味平和且健脾益气。

2、宜趁温热食用

中医认为糯米性温,趁热食用可暖胃驱寒;但调温度需控制在60℃以下,避免烫伤口腔及食道黏膜。

3、宜搭配促消化食材

搭配芹菜、生萝卜等富含纤维的蔬菜,促进肠道蠕动;饭后饮用大麦茶或山楂陈皮茶(山楂10g+陈皮5g煮水),消食化积,缓解糯米滞腻感。

二、哪些人群慎食元宵?

**1.妊娠糖尿病孕妇、糖尿病患者。**每日不超过2颗,且需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

2.术后患者:胃肠术后未满3个月者禁用。中医认为糯米滞气影响创面愈合,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患者忌空腹食用,避免刺激胃酸分泌;

**3.肝硬化患者:**大多数肝硬化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而元宵黏性高,不易消化,会增加胃肠蠕动,容易诱发曲张的血管破裂而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危及生命;

**4.3岁以下幼儿及吞咽功能退化的老人:**建议选用小元宵,老年人最好选择无糖馅,配合太极拳等柔和运动促进消化。

三、时间与分量的“黄金法则”是什么?

1、食用时段

中医认为早餐在每日7-9点,属十二时的辰时,胃经当令之时;午餐在每日11-13点,由心经主食。

这两个时间段阳气旺盛,脾胃运化力强,故建议早餐与午餐食用元宵。而晚餐在17-19点,酉时之后,暮时阴气渐长,因此建议在19:00之后不宜食用汤圆,以免加重消化系统负担。

2、分量控制

健康成人每日不超过6颗(约200kcal),儿童减半。

3、替代主食原则

3颗元宵≈半碗米饭,需相应减少当日碳水摄入。

四、如何预防与急救?

1、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预防

高脂血症人群的每日脂肪摄入量应<50g,故少食芝麻、花生等馅料元宵。建议采用蒸制代替油炸,相关数据显示食用油炸元宵诱发急性胰腺炎较水煮高4.2倍。

若呕吐、腹泻丢失水液较多,可先口服补液盐或焦米汤(大米炒黄煮水),疑为急性胰腺炎则需暂禁食,应及早就医。

2、噎食处理

近5年急诊统计显示,老年人与5岁以下儿童元宵窒息占比达82%。建议将元宵分成小份食用,发生窒息时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要点,站位患者背后,拳眼对准脐上两横指快速向上冲击),同时拨打120;中医急救可针刺”内关穴”缓解痉挛(需专业人员操作)。

3、食道黏膜烫伤

刚出锅元宵中心温度可达85℃,急诊内镜统计显示节日期间食道灼伤病例增加40%。建议出锅后静置3分钟,食用时先小口测试温度,温度适宜时食用。

4、烫伤应急

冷水冲洗15分钟,勿涂抹酱油或牙膏;新鲜芦荟汁涂抹(仅限表皮红肿无破损时)。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负责人龙华君主任医师提醒,元宵节正值立春后,阳气升发,人体肝气旺盛,易导致情绪波动、干燥等不适症状,建议煮元宵时加入梨片、百合,可滋阴润肺,疏肝气。

同时,还可搭配由3朵玫瑰花和10粒枸杞泡制的玫瑰花茶,缓解情情绪波动与春燥。若食用后出现持续腹胀、腹痛,胸闷或气促等症状,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元宵佳节,健康同行。让我们在品尝美食、享受团圆的同时,遵循中医养生之道,用传统的智慧呵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急诊科 彭伟珍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急诊科 彭伟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