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1岁前,不能吃鸡蛋?
孕妈莉莉很愁,因为她对鸡蛋过敏,担心会遗传给宝宝。
在新妈妈群里,有人在分享防过敏经验:宝宝1岁之前,不要吃致敏食物。至于哪些食物易过敏,网上一搜一大把,鸡蛋就是其中很靠前的一个。
真的吗?
柯海劲医生擅长过敏体质儿童保健,我们向她求证了这一说法。
早期添加致敏食物,反而不容易过敏
柯海劲医生告诉记者,推迟添加致敏食物的观念已经过时。
传统观念认为,宝宝早期应该避免接触易过敏的食物,比如花生、牛奶制品、鸡蛋、鱼虾等。等到1岁后,宝宝的免疫功能逐渐发育成熟,能够轻松应对易过敏食物时再添加,就不容易发生过敏反应了。
但新的研究证实,尽早接触致敏食物反而有益。这其实就是诱导口服免疫耐受,让免疫系统逐渐适应,与致敏食物和平共处的过程。
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在宝宝1岁前,添加牛奶、鸡蛋、花生等食物,会降低今后出现过敏反应的风险。
柯海劲医生建议,不管有没有过敏家族史,只要宝宝没有出现过敏症状,都不必刻意回避致敏食物。
开始添加辅食初期,就可以开始添加致敏食物。此时是早期建立口服免疫耐受的关键时期,过早或过晚都可能增加过敏风险。
而早期让孩子回避致敏食物,一方面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另一方面,万一孩子对某个食物过敏,长大后再接触,产生的反应会更严重。
过敏儿的辅食,要循序渐进
过敏体质宝宝才是需要回避过敏原的。
哪些食物才是过敏原?有人会首先找来“最常见过敏原食物列表”等资料,将列表中的食材注意拉入“黑名单”。
其实,这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妈妈对鸡蛋过敏,孩子的过敏原却不一定是鸡蛋,具体要宝宝“亲测”才知道。
具体怎么做?
辅食添加顺序跟普通孩子一样,先添加碳水化合物,其次是蔬菜、水果,然后是肉类。
不同的是,照顾有过敏体质的孩子时,每种食物食用的周期要长一些,每添加一种新食物,需要细致观察3~5天,若孩子没有过敏反应,如呕吐、腹泻,嘴巴红肿、长疹子等,再继续添加新食物。
每次少量添加,比如刚开始是一个指甲盖的量,到第三天可以增加到半勺,到第五天可以增加到一勺,循序渐进。
食物要煮熟煮透,宝宝更不容易过敏。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就要回避致敏食物,过两周,再尝试,依旧出现反应,说明孩子很可能对该食物过敏。
柯海劲医生笑称,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简易版的“食物激发试验”,是发现过敏食物的好办法。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此生与致敏食物无缘,毕竟孩子的免疫系统还会继续发育,过敏症状可能会消失。以牛奶蛋白过敏为例, 90%以上宝宝在6岁内产生耐受。
因此,柯海劲医生建议,父母可以定期重新评估孩子的过敏情况。通常是停食3个月后,可以再次重新从少量开始尝试致敏食物。
做好三件事,宝宝少过敏
母亲也要尽量摄入多种食物
除了有明确的致敏食物需要回避外,孕妈们从孕期开始,就尽量饮食多样化,这能让孩子的免疫系统产生耐受。
柯海劲医生告诉记者,如果孕妈在孕期不爱吃某样食物,胎儿出生后可能就会对该食物过敏。
不抽烟,不喝酒
母亲在妊娠期间应避免抽烟、饮酒,否则,同样会增加孩子的过敏概率。
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有蛋白质,如果宝宝对牛奶蛋白不过敏,妈妈们尽量坚持母乳喂养至少 6 个月,这样宝宝能通过母乳获得妈妈体内的抗体,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另外,母亲摄入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少量经过母乳传递给宝宝,通过极小量的刺激,让宝宝慢慢产生耐受,就不容易过敏了。(感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通讯员林惠芳对本文的帮助)(编辑:李连欢)
来源: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