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春释义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
时至立春,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
二、立春养生
《黄帝内经》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所以,立春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需注意保护阳气。
因春属木,与肝相应,肝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所以也应做到柔肝养肝、疏肝理气。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娄底市中心医院提醒,日常生活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早睡早起
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起床之后在院中散步,头发不要扎紧,穿衣也要宽松,顺应春天之气生发,以使志气外达、身心和谐,精力充沛,提高抗病能力。
2.饮食有度
俗话说,“春吃甘、病不沾”。根据五行学说,肝属木,酸味入肝;脾属土,甘味入脾。木能克土,肝太强则会克制脾的功能。所以,立春时节日常饮食中减少酸味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甘味食物的摄入量,以健运脾胃。
常见的甘辛食物如大枣、柑橘、蜂蜜、花生、香菜、韭菜等能助春阳,多吃以升发体内阳气。同时酸性食物要少吃,如西红柿、橙子、橘子、山楂、柠檬、乌梅等,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3.严防风寒
“春捂秋冻”“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由冬季转入初春,天气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原菌乘虚袭机体,容易引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和冬春传染病。尤其是老年、体质虚弱的人群,换装尤其应谨慎,不可骤减。
4.勤梳头
头部为人体的最高部位,更是人体所有阳经汇聚之地。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春季为发陈之际,自然阳气萌动升发,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舒展生发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故春天梳头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三、穴位保健
立春节气养生要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按照中医的理论,春属木,与肝相应。立春养生应以“养肝护阳”为原则,养肝重在疏泄,经络调理以肝经为主,常用的穴位有太冲、肝俞、大椎等,可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人体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太冲穴:**在足背部,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缘1横指。
**操作:**以上穴位可用拇指点揉或掐按5-10分钟左右,力度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度;足三里、三阴交可加用艾条温和灸10分钟左右,灸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总之,“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季的开始和万物复苏的新气象。中医节气养生的核心在于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让我们保持良好心态和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预防春季常见疾病,身心和悦地迎接新的一年。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娄底市中心医院 中医康复医学中心 粟艳梅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
来源: 娄底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