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理念

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阴阳平衡:阴阳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调节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来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气血调和:气血调和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春节人们常熬夜,饮食不规律,更要注意促进气血运行。

春季与人体的关系

春季气候特点:乍暖还寒、阳气上升、多风干燥,人体阳气随之升发,毛孔舒张,易受外邪侵袭。

身体变化: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肝脏主疏泄功能活跃,情绪波动大,脾胃相对虚弱。

春节的五行属性主要与“木”相关。春节标志着春季的开始,而春季在五行中对应的是“木”。根据中医理论,肝属木,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与春季的生发之气相应。

春节期间,人们通过各种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等,迎接新春,表达对生机与希望的向往,这都与木的特性相契合。

这些错误行为易导致“春节病”: 饮食过量,过度饮酒,药物停用,熬夜守岁,不吃主食。情绪波动。饮食不卫生,缺乏运动,过度依赖保健品。不科学的生活习惯。

饮食调理

食材选择:依中医性味归经,选韭菜、豆芽助阳气升发;吃萝卜、白菜消食化痰;配山药、薏仁健脾利湿。

节日饮食要点:年夜饭、聚餐控油腻、辛辣、生冷,防积食、上火;适量饮酒,多喝茶水促进代谢。饮食有度,请勿贪杯,熬夜补救。养好肝护好肝。

药膳推荐:

1.白萝卜山药粥:萝卜性凉味甘山药健脾养胃。

2.葛根生鱼汤:适用于劳力过度熬夜后的肌肉酸痛,有舒筋活络,益气和血。

3.夏枯草炖瘦肉:清肝火,降血压,适用血压高4莲子百合炖瘦肉。清心润肺,益气安神,适用失眠心烦。

4.西芹炒百合:西芹有含有丰富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润肠排毒,百合养阴润肺失眠。

5.黄芪羊肉汤:益气补肺,养心安神,强身健体。

6.花生炖猪蹄:花生,黄豆,党参,当归,生姜,陈皮。黄豆油养颜气燥健脾和胃。利水消肿的功能。花生健脾和胃理气利脾,补充人体的蛋白质,提高免疫力。放入当归党参能祛除体内寒气,适合气血气血不足的人。

7.枸杞芝麻虾:枸杞可以滋补肝肾,养肝明目芝麻有抗氧化,强身抗衰老的作用。

茶饮推荐:

1.甘味养生茶:玫瑰花,黄芪,陈皮,桂花,牛蒡子,决明子,清肝火,疏肝气。

2.元气四宝茶:黄芪,党参,麦冬,西洋参,养血生津,补脾益肺。

3.熬夜水:西洋参,石斛,玉竹,麦冬,滋阴补气抗疲劳。

4.本草酸梅汤:乌梅,甘草,陈皮,玫瑰花,桂花,生津止咳,消食开胃,口干舌燥,消化不良。

5.利咽茶:芡实,赤小豆,陈皮,薏米仁,红芪,茯苓,健脾祛湿助消化。

6.安神助眠茶:百合,大枣,茯苓,桑葚,玫瑰,安神除烦助睡眠。

作息调适

顺应天时:遵循春季阳气升发规律,早睡早起,建议 11 点前入睡、7 点左右起床,助阳气升。

应对熬夜:春节守岁后,次日午时(11 点 - 13 点)小憩补眠,舒缓疲劳、养精气神。

经络穴位保健

常用穴位:按揉足三里(调理脾胃)、太冲穴(疏肝理气)、合谷穴(止痛、增强免疫力)。

经络疏通:晨起梳头刺激头部经络;睡前泡脚后按揉涌泉穴引火归元,拍打胆经提升气血。

情志调节

情志与五脏:介绍喜伤心、怒伤肝等对应关系,春节人际互动频繁,情绪易波动,需调节。

调节方法:情绪激动时深呼吸、冥想,到安静处平复心情;听舒缓音乐、与亲友倾诉,防肝郁气滞。

运动养生

传统健身:如八段锦、太极拳,动作舒缓,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建议每日晨起练习,每次 20 - 30 分钟。

日常运动:饭后散步促进消化,速度宜慢,每次 20 - 30 分钟;室内做简单伸展运动,像手臂画圈、弯腰触地、踮脚尖等,缓解久坐僵硬,活动全身关节,适度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以免阳气外泄。

来源: 泉州市营养健康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