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北荆州一名2岁女童小欣因肠道菌群失调导致严重食物过敏、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甚至出现自残倾向,引发社会关注。小欣对牛奶、香蕉、橘子等30多种食物过敏,氨基酸奶粉也不耐受。1岁半时,体重仅有6.5 kg,发脾气时打自己头,夜间无法正常睡眠。因营养不良免疫低下,反复肺部感染。幸运的是,南医大二附院采用洗涤菌群移植技术,将健康人群粪便中的肠道菌群移植到小欣肠道内。经治疗,小欣3个月内体重从6.5 kg增长到9 kg,身高增加2 cm。

为什么肠道菌群失调会引起精神异常?

1.脑-肠轴理论

脑-肠轴是指大脑与肠道之间的双向联系。肠道菌群失调会影响脑-肠轴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以影响神经递质水平,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这些神经递质与情绪、行为密切相关。当肠道菌群失调时,可能导致神经递质失衡,从而引起情绪波动、自残倾向等。

2.免疫系统异常

当菌群失调时,肠道屏障功能可能受损,导致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进入体内,引发免疫反应。这种异常的免疫反应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即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炎症,影响神经递质平衡,从而引起情绪障碍和行为异常,包括自残倾向。

3.氧化应激

肠道菌群失调还可能导致氧化应激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是带有未配对电子的分子,它们在体内寻找电子以稳定自己,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损伤细胞结构,包括神经细胞。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蛋白质和DNA损伤会导致神经炎症和细胞死亡,进而影响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导致情绪波动和自残行为。

4.营养不良

肠道菌群在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物质的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菌群失调可能导致消化吸收障碍,影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合成,以及能量代谢异常。这些营养问题会导致营养不良,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特别是在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可能阻碍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影响神经网络的建立,增加自残倾向的风险。

如何预防肠道菌群失调?

1.合理饮食

保持饮食多样化,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避免肠道菌群失调。

2.适当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肠道菌群的平衡。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3.保持良好的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肠道菌群的稳定。成年人每晚睡眠7~8 h,儿童和青少年每晚睡眠9~10 h。

4.补充益生菌

适量补充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市面上有许多益生菌产品,如酸奶、益生菌制剂等。

如何预防儿童神经系统发生异常?

1.孕期保健

孕期注意营养摄入,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2.婴幼儿期营养

保证婴幼儿期营养充足,特别是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对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的营养素。

3.早期教育

注重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刺激大脑发育。通过亲子互动、游戏、阅读等方式,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4.关注心理健康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预防神经系统异常。

综上,肠道菌群失调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具有深远影响。重视生命早期的肠道微生态重建,预防神经系统异常,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我们应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来源: 康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