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日
不少人会将水果加热食用
但又担心破坏水果的营养成分
其实
水果加热吃
不仅营养损失没那么大
还能带来别样的风味与口感
在低温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的作用下,水果内的糖分、氨基酸、维生素C以及类胡萝卜素等成分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降解,进而生成醛、酮、醇等具有香气的化合物。以煮制梨汤为例,其散发出的特有香气,不仅因为水果本身含有果香味,也因为加热过程中生成的香气化合物有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适度加热可以增强水果的风味,但应避免长时间高温处理。长时间的煮制可能导致易受热影响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大量流失,同时也会减少水果本身的果香。因此,为了保持水果的最佳营养价值和风味,在进行加热时选择适中的温度和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在高温烹饪条件下,例如烤制,水果中的葡萄糖与果糖会与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这一反应不仅会使水果呈现出焦黄的色泽,还会产生多种香气物质,这正是水果熟食后具有独特香气的关键所在。
此外,煮食水果时,水果中的部分糖分和有机酸会溶解于水中。对于那些口感过于甜腻的水果,通过煮食的方式,可使其甜味转变为清甜,更易于被人们所接受,产生酸甜可口的果汤,带来别具一格的视觉享受。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水果生食时会带来一定的刺激感,如菠萝。菠萝含有菠萝蛋白酶,与口腔接触时会产生扎嘴的感觉,其含有的草酸钙结晶也会像针一样刺激口腔。而经过烹饪处理后,菠萝蛋白酶在高温下会被破坏,草酸钙结晶也会溶解于水中,从而消除了扎嘴的问题。因此,对于那些担心扎嘴的人来说,可以尝试将菠萝煮食、烤食或制作成菠萝炒饭等熟食方式来享用。
在水果加热食用的营养考量中,部分营养成分的损失无需过度关注,而另一些虽易损失,但对整体营养影响有限。
(1)
无需过分担忧损失的成分
①水分
水果中水分含量高,但人体可通过多种途径补充水分,水果加热导致的水分流失对整体摄入影响小。
②碳水化合物
水果含碳水化合物,但主食和部分蔬菜是更主要的补充来源,水果加热时碳水化合物损失不重要。
③蛋白质
水果蛋白质含量低,且加热几乎不损失,还利于消化,故加热对蛋白质营养影响微乎其微。
④膳食纤维
全谷物、杂豆、蔬菜可替代水果补充膳食纤维,加热软化不溶性膳食纤维,减少肠胃刺激,只要食用水果及煮水,可溶性膳食纤维也不会浪费。
⑤脂肪
水果脂肪含量极少,低温烹饪下脂肪稳定,加热时无需考虑脂肪损失。
⑥矿物质
钙、镁、钾等矿物质耐高温,日常烹饪方式难以破坏,少量溶于水中的矿物质可通过饮用煮水果的水摄取,加热对矿物质摄入无影响。
⑦叶黄素
叶黄素耐热、耐酸碱,加热不破坏,富含叶黄素的水果加热食用不影响营养保留。
(2)
易损失但影响有限的营养成分
①维生素C
维生素C怕热,但水果罐头中维生素C保留率较高,且可通过食用冬枣、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或蔬菜补充,水果加热导致的维生素C损失可忽略。
②花青素
花青素热稳定性差且水溶性,加热易降解和流失,蓝莓、桑葚等富含花青素的浆果不宜热食。
③β-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对热敏感,但蔬菜中含量更丰富,可通过增加蔬菜摄入弥补水果加热损失。
④番茄红素
加热虽使番茄红素部分损失,但其活性和生物利用率提高,富含番茄红素的水果加热食用仍具营养价值。
选择适合加热的水果应考虑营养、质地和口感。浆果类如猕猴桃、蓝莓、桑葚质地软,加热易烂,且猕猴桃生食能更好保留维生素C和口感,不宜加热。
而苹果、梨、黄桃等质地硬、维生素C含量低的水果,以及杏、橘子等花青素、番茄红素含量低的水果,更适合加热,并且加热方式多样。但水煮易致水溶性维生素流失,烤制会使热敏感维生素损失。不过,通过均衡饮食可补充营养,不必过分担忧。
总之
水果加热吃
不仅能满足冬日里
对温暖食物的渴望
还能带来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你还知道什么“神仙”吃法呢?
快来评论区分享吧!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
想看更多有趣又实用的内容
赶紧关注我吧
来源:科普中国、健康时报。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源版权图库创客贴,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来源: 科普中国、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