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孩子脑袋里长了个东西,西医医院建议他做开颅手术,他年龄这么小,万一留下手术后遗症什么的,那可怎么办啊?”一位中学生小屈(化名)的爸爸找到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名医堂梅志刚教授,焦急地诉苦。

原来,小屈受头痛困扰已有4年,曾查脑部CT提示“左侧额颞侧蛛网膜囊肿”。由于担忧手术并发症,小屈及家属一直不愿接受手术。

近1个月来,每次病症发作,小屈便头痛欲裂,浑身乏力,睡眠和饮食都受到严重影响,大小便也出现失调,这对他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极大干扰。无奈之下,他们来到**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寻求中医帮助。

梅志刚教授对小屈进行了细致的诊察,发现其血压较低(94/50mmHg),舌头呈现淡胖状态,舌苔白腻且有齿痕。综合分析病情,梅志刚教授认为可能是由于脾虚气陷,同时伴有痰浊阻窍所致。

基于此,梅志刚教授采用补益脾气、化痰通窍为治法,以补中益气汤合消瘰丸进行加减治疗:黄芪、白术、陈皮、醋北柴胡、升麻、当归、党参、仙鹤草、炒僵蚕、玄参、浙贝母、煅牡蛎(先煎)、海藻、夏枯草、冰片(另包)、天麻、白芷、葛根、半枝莲。连服7天,水煎服,每天一剂,分两次温服。

一周后复诊,小屈告知,头痛、乏力症状明显好转,血压回升至111/65mmHg。原方奏效,梅志刚教授在原方的基础上稍作调整,让小屈继续服药两周。

两周后,小屈欣喜地告知,头痛、乏力等症状较前明显好转,运动后无明显不适,大小便正常。梅志刚教授以原方略作加减,巩固疗效。

梅志刚教授介绍,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虽无蛛网膜囊肿的明确记载,但临床上多根据患者症状进行辨治。大多数蛛网膜囊肿患者随着囊肿生长增大,可对周围大脑结构产生压迫引起颅内高压,出现头痛、恶心等脑膜刺激征。

中医古籍记载,人体五脏的精华皆上注于头,若脾气虚弱,营养物质无法输送到头脑,则可出现头痛头晕等病症,且脾作为水谷精微代谢的主要脏器,一旦脾气虚弱则容易导致水液代谢异常,引起生湿生痰等代谢废物,停聚在脑府,故发为囊肿。

本例患者以头痛为主要症状,故中医治疗按头痛病论治。患者病程较长,头痛缠绵,乏力明显,劳累加重,血压偏低,结合舌脉象,皆属脾气虚表现。

加之患者饮食减少,大小便不畅,结合囊肿病理机制,梅志刚教授精准辨证该患者为脾虚气陷,兼痰浊阻窍证,治疗当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同时,加以化痰散结开窍。

方中黄芪、党参、仙鹤草、当归补虚益气,柴胡、升麻、葛根升阳举陷,白术、陈皮、浙贝母化痰利水,僵蚕、牡蛎、海藻、夏枯草、玄参、半枝莲散结通络,白芷、天麻、钩藤止痛,佐以冰片引药上行,开通脑窍,全方用药合理精当,有效地使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病情控制稳定,有效避免了手术之苦。

梅志刚教授提醒:青少年蛛网膜囊肿一般为先天因素导致,是一种良性的颅内囊性病变,多在20岁前被发现。其发病原因可能由患者在胎儿阶段软脑膜发育发生改变,导致脑脊液流动受阻形成囊肿所致。蛛网膜囊肿虽为良性病变,且大多数病例囊肿较小而无症状,但严重者可出现呕吐、癫痫、偏瘫以及发育迟缓等症状,因此青少年长期头痛需及时就医。

中医药治疗头痛,除了可以有效缓解或根除神经官能症、偏头痛等功能性障碍疾病外,对部分颅内囊肿、脑出血或卵圆孔未闭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亦有良好疗效。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梅志刚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梅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