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一、小寒的含义与由来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它的名字来源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意思是,在农历的十二月,月初的寒冷还比较小,所以称为“小寒”,而到了月半,寒冷就会更加剧烈,那时便是“大寒”。

二、小寒的天气特点

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在持续散失。白天吸收的热量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下降。在气象记录中,北方地区的小寒往往比大寒更冷,所以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而在南方,虽然小寒期间气温也明显下降,但最冷的时候通常是在大寒节气。

三、小寒的物候现象

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 一候雁北乡: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的。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预示着春天的脚步正在临近。

· 二候鹊始巢: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它们感受到了阳气,开始忙碌地筑巢,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做准备。

· 三候雉始鸲:“鸲”为鸣叫的意思。在接近四九的时候,一种名叫雉的鸟类会因为感受到阳气的生长而鸣叫起来,为寒冷的冬天增添了几分生机。

四、小寒的传统习俗

小寒时节,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

· 赏梅:此时腊梅已开,红梅含苞待放。人们赏梅、咏梅,以诗会友,共赏冬日美景。

· 冰戏:在我国北方各省,入冬后天气寒冷。河面结冰后,人们会在冰上行走、玩耍,甚至进行冰上竞走等冰戏活动,增添了冬日的乐趣。

· 吃腊八粥:虽然腊八粥通常与腊八节相关联,但在小寒时节,一些地区也会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调脾胃、补中益气等功效。

· 吃糯米饭:在广东等地,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糯米饭香甜软糯,既能暖身又能满足味蕾。

· 准备年货:小寒节气临近春节,家家户户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等,为春节做准备。

五、小寒的健康养生

小寒时节,气温骤降,寒风凛冽,人体易受到寒冷侵袭,因此健康养生尤为重要。

· 保暖防寒:小寒时节天气寒冷,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因为人在吸入冷空气后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随之增大,血压逐渐升高,进而特别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面对天气的显著变化,人们不仅要重视寒邪,还应该重视湿邪。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

· 合理饮食:饮食宜温补,以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可多吃羊肉、牛肉、核桃等温热性食物,同时搭配红枣、桂圆等补血食物。此外,还要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山药炖鸡汤等药膳也是小寒时节不错的选择。

· 适度运动:虽然天气寒冷,但适度的运动仍然很重要。可选择室内运动,如瑜伽、太极等,或者进行户外的慢跑、快走等有氧运动,以增强身体素质和提高免疫力。但要注意避免在寒冷时段外出运动,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待身体暖和后再进行锻炼。

· 规律作息:小寒时节应早睡晚起,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养精蓄锐。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

· 调节情绪:寒冷的天气容易让人情绪低落,因此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与亲朋好友交流,减轻心理压力。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身心愉悦。

小寒不仅是一个标志着寒冷加剧的节气,更是一个充满诗意和传统文化内涵的时节。同时,小寒时节的健康养生也至关重要。让我们在这个节气中,感受大自然的韵律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注重身体健康,度过一个温暖而美好的冬天。

来源: 河北省健康科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