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女子一次性备好15天自制预制菜

引发网友热议

“打不过就加入”

大家从质疑预制菜

理解预制菜

最终自制预制菜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

省时简单的烹饪流程

自制预制菜成为上班族的“新宠”

它既不会像外卖一样带来健康的忧虑

也不会在烹饪流程上过于繁琐

然而

这种看似完美的方案是否真的可行?

它又会带来哪些方面的考量?

↓↓↓

预制菜是什么?

预制菜,也被称作即食料理包,是指将食材提前进行加工处理,制成完整的或部分完成的产品。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添加一些辅助材料,有时也会使用食品添加剂。经过这些步骤后,预制菜通常具有较长的保质期,并且使用起来十分便捷。

预制菜省去了购买、清洗和切割食材的环节,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空间和成本的投入。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预制菜往往比我们日常光顾的餐馆提供的食品更加安全。因此,我们经常点的外卖中,很多都是通过预制菜来制作的。

预制菜有什么坏处?

预制菜虽然方便,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首先,预制菜的口味通常是标准化的,这可能无法满足不同消费者对食物多样性和个性化的需求,也难以复现家庭烹饪的独特风味。

其次,预制菜的口感可能不如新鲜烹饪的菜肴。由于预制菜的原料已经经过一次加热处理,消费者在食用前需要进行二次加热,这可能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和新鲜度

此外,许多预制菜是通过冷冻保存的,冷冻过程中形成的冰晶可能会改变食物的质地,导致食用时口感有所下降,可能会有一种“粉化”的感觉。

预制菜的营养成分也可能较为单一,因为它们往往以肉类为主,而蔬菜选择有限,通常是那些耐储存且不易变色的品种,如胡萝卜、豌豆和笋等。这可能导致预制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不足。同时,这些以肉类为主的预制菜可能含有较高的油脂和盐分,长期食用可能对健康不利。

自制预制菜可行吗?

那么,为了兼顾方便和健康,自制预制菜可行吗?

自制预制菜中最主要的储存方法就是“冷冻”。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食品保存方法,它通过降低温度来抑制食物中的生化反应,从而减缓腐败过程和微生物的生长,保障食品安全。然而,冷冻对不同食材的影响是有差异的,特别是对含水量高的蔬菜**,如绿叶菜和番茄,它们并不适合长期冷冻保存。以下是冷冻对食材的一些影响:

(1)营养流失

冷冻过程中,尤其是经过焯水的蔬菜,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容易在解冻过程中流失,导致营养价值下降。

(2)口感和质地变化

冷冻和解冻过程可能会改变食物的口感和质地,尤其是对于含水量高的蔬菜,可能会导致它们变得软烂,失去原有的脆嫩口感。

(3)饮食多样性

长期依赖冷冻食品可能会导致饮食中缺乏新鲜食材,从而影响饮食的多样性和营养均衡。例如,成年人每天推荐的蔬菜摄入量为300-500克,水果为200-350克,奶制品为300-500克。

如果主要依赖冷冻食品,可能会忽视这些推荐摄入量,导致营养不均衡。

在准备食材的时候,哪些适合冷冻呢?

(1)全谷物

全谷物由于含水量相对较少,适合冷冻保存。冷冻可以延长它们的保质期,保持新鲜度和营养。

(2)根茎类蔬菜

根茎类蔬菜个头较大,不易一次吃完,适合切分后冷冻。焯水后冷冻可以减少烹饪时间,保持口感和营养。

(3)大块肉类

牛肉、猪肉、羊肉等大块肉类,分装后冷冻可以减少反复解冻的次数,避免细菌滋生和口感下降。冷冻肉类可以保持其新鲜度和风味。

在吃自制预制菜的时候可以搭配一些黄瓜、圣女果或西红柿这类可生吃的蔬菜来补充营养,真正兼顾方便和营养!

自制预制菜

是快节奏生活的一种便捷选择

自制预制菜需要

合理规划和均衡搭配

在享受便利的同时

也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哦!

来源: 福建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