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理解,我们的运动系统就是各式各样的骨头,通过一些肌肉和肌腱相连。所以说锻炼肌肉对于避免运动系统受伤,增加运动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分享我个人肌肉锻炼的四条原则。
1、全面。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只锻炼大腿前方的肌肉,前方非常发达,那么相对来讲后方就薄弱了。这样也是不利于关节的稳定性的。所以要对关节周围前、后、内、外的肌肉都进行锻炼。
2、无痛。疼痛是我们身体受到损伤以后,发出的“反馈性保护信号”。就是告诉你不要再这么做了。
当然,“没有疲劳就没有锻炼”,我们进行肌肉锻炼后,一天之内在肌腹部位,比如说大腿肚子、小腿肚子有酸胀感,两天左右症状消失也是正常的,但如果在关节周围,尤其是肌腱止点的锐痛,这种疼痛1-2天不能消失,那建议这些动作不要去做了。
不管是运动锻炼还是康复,都要坚持“无痛化”原则。
3、低强度。有的锻炼可能收益会很高,但相对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风险,对于我们普通大众运动爱好者,建议就不要做了。比如深蹲,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适应人群,做不好反而受伤,那我们就退一步,做“浅蹲”。
就好像我们只需要买辆车做“代步工具”,可能“跑车”性能会更好,但不是我们的目标。
侯宝林先生一句话“恰到好处,留有余地,宁可不到,也不要过分。”我觉得也适用于我们“普通大众运动爱好者。”
4、柔韧性。我们的肌肉既要有力量,也要有弹性,我们不希望它是坚强的木棒,而应该是一个有弹性、有张力的弹簧。既能提高运动的效率,也能够缓冲运动过程中的“冲击力”,避免运动系统的受伤。
所以除了做肌肉的“力量锻炼”以外,也要同时做肌肉的“柔韧性锻炼”(拉伸)。
来源: 王医生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