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之一。这一时节不仅是自然界阴阳交替的关键节点,也是人体养生的重要时期。以下是一些关于冬至健康养生的科普知识。

一、冬至的气候特点与人体健康

冬至后,气温逐渐降至最低,进入“数九”的寒冷时节。这一时期,人体阴阳平衡容易受到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其需要提高警惕,谨防急症发生。同时,寒冷的气候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增加感冒和其他传染病的风险。

二、冬至养生的基本原则

**1.****防寒保暖:**冬至养生的首要任务是做好防寒保暖。要根据环境气温及时增减衣服,衣物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2.****起居有常:**冬至乃至整个冬季,应早睡晚起,延长睡眠时间,以保养神气,养肾精。

**3.****养动适度:**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能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锻炼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以防运动损伤。锻炼时应循序渐进,运动有度,避免大汗淋漓。八段锦、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都是很好的选择。

三、冬至时节的饮食调理

冬至是传统的进补时节,适当的饮食调理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1.****温性食物:**羊肉、牛肉、鸡肉等温性食物有助于驱寒保暖,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能量。

**2.****根茎类蔬菜:**胡萝卜、红薯、山药等根茎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

**3.****温热性中药材:**如人参、黄芪、枸杞等,具有补气养血、温中益气的作用,可以与肉类一起炖煮,增加滋补效果。

**4.****坚果和种子:**核桃、杏仁、芝麻等富含健康的脂肪酸、维生素E和矿物质,对增强免疫力和保护心血管系统有益。

**5.****富含蛋白质的豆类:**黑豆、黄豆等豆类食品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植物蛋白,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四、冬至时节的运动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冬季锻炼时,对暴露在外的手、脸、鼻和耳朵等部位,除了经常揉搓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外,还应抹上适量的防冻膏、抗寒霜等以防止皮肤冻伤。

**2.****做好热身:**冬至时节,天气寒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肌肉和韧带也比较紧,这时突然的发力,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韧带撕裂甚至骨折。因此,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

**3.****选择合适的运动环境:**在室内进行锻炼时,一定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室外运动时,注意不要在空气浑浊的环境进行。气候条件太差的天气,如大风沙、下大雪或过冷天气,暂时不要到室外锻炼。

**4.****运动不宜过早:**冬至时节锻炼最好不要过早。因为早晨地表气温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会聚在地面上,不能向空气上层扩散,会使人吸入有毒气体,危害健康。建议在14时至19时之间进行运动。

**5.****运动量不宜过多:**由于天气寒冷,人体需要耗费大量的热量来维持身体的恒温,如果运动过多,很容易导致身体能量衰竭,出现疲劳的现象。因此,一定要根据身体状况自行调节,适量运动。

五、冬至时节的中医养生方法

**1.****当归羊肉汤:**羊肉健脾温中、补肾壮阳、益气养血;当归补血;生姜温经驱寒。三者相合是温中补虚、驱寒止痛之佳品。

**2.****淮山药红枣枸杞蒸:**淮山药补脾益肾、养肺、止泻;红枣补血;枸杞调补肝肾。三者配合可起到补脾益肾、养肺补血的功效。

**3.****按摩至阳穴:**至阳穴能够温养督脉阳气,并且通达全身上下,使得正气充足,抵抗力强。可站立或坐位取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距离后正中线1.5寸。每次可按揉约5分钟,每日可行多次。

**4.****艾灸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的养生、保健要穴。艾灸足三里穴的方法有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等。

冬至时节,气温虽低,但正是养生的大好时机。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适量的运动以及中医养生方法的运用,我们可以有效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来源: 河北省健康科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