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一种周期性的、可逆的静息现象,它与醒觉交替进行,且与昼夜节律相一致。如果正常睡眠的启动和调节过程发生障碍,就会产生各种睡眠障碍。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症、原发性睡眠过多、睡行症、夜惊和梦魇等。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自觉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到疲乏或缺乏清醒感。对失眠的焦虑、恐惧心理可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工作学习效率下降,甚至影响社会功能。

1、为什么会失眠?

(1)心理因素:精神紧张、不安恐惧、考前焦虑、遭遇生活事件等可引起失眠。

(2)躯体因素引起的失眠:各种躯体疾病引起的疼痛、瘙痒、鼻塞、呼吸困 难、气喘、咳嗽、尿频、呕吐、腹泻、心悸等。

(3)生理因素: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变或初到异乡陌生的环境因素,或饮浓茶、咖啡等。

(4)药物因素:利血平、苯丙胺、甲状腺素、咖啡因、氨茶碱等药物可引起失眠。

(5)大脑病变:慢性中毒、内分泌疾病、营养代谢障碍、脑动脉硬化等各种因素引起的大脑弥散性病变。

(6)其他:人格特征、遗传因素等。

2、使用安眠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1)安眠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短期使用避免长期用药,一般以1~2周为宜。如果长期应用会产生耐受和依赖,要及时到医院评估用药风险,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尤其注意不能自行加药。

(2)长期服用安眠药后,不宜突然停药。睡眠改善后,要遵医嘱逐渐减少剂量。需要避免突然停药而出现撤药反应,如症状反弹、烦躁不安,以及心慌、胸 闷、手抖等躯体不适。

(3)饮酒后不可再服用安眠药、酒精进入大脑后会与安眠药协同作用,抑制大脑呼吸中枢,存在极高的安全风险。

(4)某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重度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等应尽量避免使用安眠药。

3、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调节睡眠?

(1)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三餐、睡眠、工作的时间尽量固定。

(2)白天多在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

(3)白天避免睡太多,午睡以20~30分钟为宜。

(4)下午避免摄入浓茶、咖啡、巧克力、可乐等让人兴奋的食品。

(5)睡前放松,用温水泡脚、听舒缓的音乐、肌肉放松训练等,避免易兴奋的活动。

来源: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