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金祥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医学博士

审核:郭彦祥 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 副主任医师

疫情虽然过去了,刘女士依旧整日提心吊胆,总是担心孩子会生病,动不动就要看看他是不是发烧了、头痛了……还觉得自己身体也出了状况,总担心自己哪一天就会生大病或者不久于人世,为此心里惶惶不可终日,坐卧不宁,胃口也下降了,睡眠也不好了。去医院检查也没有发现问题,但还是不能平复自己的不安。心理科会诊,认为刘女士患上了焦虑症。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何为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有不明原因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患者往往能够认识到这些担忧是过度和不恰当的,但不能控制,因难以忍受而感到痛苦。病程不定,但趋于波动并成为慢性。患者常常因自主神经症状就诊于综合性医院,进行许多检查和治疗。

焦虑症有哪些表现?

焦虑症可分为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精神性焦虑症状的核心为精神上的过度担心。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经常担心。警觉性增高,易于出现惊跳反应;注意力难以集中,易受干扰;难以入睡、睡中易惊醒;情绪易激惹等。

躯体性焦虑表现为运动性不安与肌肉紧张。运动性不安可表现为搓手顿足,不能静坐,不停地来回走动,无目的的小动作增多。肌肉紧张表现为主观上的一组或多组肌肉不舒服的紧张感,严重时有肌肉酸痛,多见于胸部、颈部及肩背部肌肉等。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心动过速、胸闷气短,头晕头痛、皮肤潮红、出汗或口干、吞咽梗阻感、胃部不适、恶心、腹痛、便秘或腹泻,尿频等症状。有的患者可出现早泄、阳痿、性欲缺乏、月经紊乱等症状。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焦虑症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综合应用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方法。

急性期以缓解或消除焦虑症状及伴随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为目标。可使用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艾司西酞

普兰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目前已在临床广泛使用。但由于抗抑郁药起效较慢,临床上多在早期将苯二氮䓬类与SSRIs/SNRIs药物合用,维持2~4周,然后逐渐停用苯二氮䓬类药物。也可使用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5-HT1A受体激动剂。此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焦虑也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但不宜长期使用。在急性期治疗后,还需要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预防焦虑症的复发,巩固期至少2~6个月,维持治疗至少12个月。

心理治疗主要是健康教育和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认知,比如不夸大潜在的危险,不追求过度的安全,学会客观看待生病、亲子离世等生活中的事件。同时,积极建立社会连接,获得更多的家庭支持。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