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晓梅 徐江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审核:杨志金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副主任医师

科学、规律、适量的运动锻炼能够促进身心健康,但是很多人因为缺乏对自身运动能力的认识,往往选择了一些不合适的运动项目,或者运动量、运动强度过大的项目,还有些人在运动前缺少准备及整理活动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肌肉拉伤。

一、什么是肌肉拉伤

运动医学认为,肌肉在运动中急剧、快速、强烈地收缩或过度牵拉,均会超出肌肉组织的承受力,从而导致肌肉撕裂或断裂,称为肌肉拉伤。据统计,肌肉拉伤在运动损伤中占25%以上,其中最常见的是大腿后肌群拉伤。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肌肉拉伤的症状与肌肉拉伤的程度有关,如果是轻微损伤,症状会较轻,如果是肌纤维完全断裂,则病情较重。肌肉拉伤一般表现为伤处疼痛、局部肿胀、肌肉紧张及有明显压痛。当受伤肌肉做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疼痛感会更明显。严重的肌肉拉伤并存在肌纤维断裂时,受伤者往往会感到或听到断裂声,随即局部肿胀、皮下出血,在断裂处可触及凹陷部位或断裂两端异常膨大。

二、肌肉拉伤后的处理措施

那么,肌肉拉伤后该如何处理呢?如果肌肉大部分或完全断裂,在加压包扎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手术缝合;如果肌肉只是部分撕裂,也就是说肌肉没有明显移位,只是感觉到疼,那么正确的紧急处理方式是“RICE”原则,简单来讲,就是迅速止损!

“R”(rest,休息):通过休息减少出血、缓解疼痛,还可以缩小肌肉拉伤产生的瘢痕组织面积。

“I”(ice,冰敷冷疗):72小时以内进行冰敷冷疗,能抑制出血和组织坏死,减轻肌肉血肿和炎症反应。

“C”(compression,加压包扎):有外伤性出血,通过加压包扎可以降低肌肉内的血液循环。可以使用一般的常规性压迫,建议辅以冰敷。

“E”(elevation,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肢体抬高并超过心脏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水肿和血肿。

三、肌肉拉伤后的康复训练

不管是轻微拉伤还是严重拉伤,在急性期过后就应该进行康复训练,一方面可以促进拉伤部位组织的恢复,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防止反复拉伤。

1.康复训练早期(急性炎症消除后1~2周)

此阶段主要进行功能恢复训练,辅助轻/重力量训练,目的是降低肌肉紧张程度,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僵硬和肌肉力量下降,预防肌无力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该阶段的训练不要让肢体带负荷。

(1)小幅度压腿练习:先将右腿置于稍低于腰部的固定物上,放平臀部,左腿支撑身体并保持与地面垂直,保持膝盖挺直,右脚尖朝上内扣,用力移动上身,保持右腿膝盖挺直成一条直线。回扣脚尖能够充分拉长腿部韧带、肌腱、肌肉,上身前移能够拉长躯干,特别是脊椎。右腿练习几分钟后,换左腿练习,每天练习3~5次。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弓步走:取站立位,左脚向前一大步,脚尖微内扣,屈膝,大腿略高于膝盖水平,膝不过脚尖,右腿膝盖伸直,脚尖内扣,斜向前方。全脚着地,上身正对前方,两手于腰间抱拳,如此向前行走。每天3次,每次5~10分钟。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康复训练中期(急性炎症消除后2~3周)

此阶段以力量训练为主、耐力训练为辅,目的是增强肌肉力量、增大关节活动幅度,需要掌握借助器械活动的技巧。

(1)俯卧折腿拉弹力带:与健康状况时的肌肉训练阻力强度相比,此种训练的阻力强度要大幅度降低。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弓步走(适当负重):取站立位,大腿绑上沙袋。一脚向前一大步,脚尖微内扣,屈膝半蹲,膝不过脚尖;另一腿挺膝伸直,脚尖内扣、斜向前方。双脚全脚掌着地,上体正对前方,两手于腰间抱拳,目视前方,保持此姿势向前行走。每天3次,每次5~10分钟。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康复训练后期(急性炎症消除3周以后或受损部位力量恢复至伤前的95%)

此阶段主要进行力量、耐力的平衡发展训练,可以采用常规的大腿后肌肉群力量训练,需要注意训练的强度和负荷,避免伤情复发。

(1)拉弹力带:俯卧在垫子上,两踝分别系弹力带,固定弹力带的另一端。两腿交替做快速屈伸小腿练习。每天3~5组,每次20~30次。

图6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四、肌肉拉伤的预防

普通人应通过日常运动防护来降低肌肉拉伤的概率。而对于专业运动员,应当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并遵循正确的运动技术,同时做好运动前后的准备活动,如此可避免运动性损伤。

(1)运动时,要在气候条件较好的环境下选择状况良好的场地,同时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2)选择合适的运动用具,穿戴合适的运动服装及运动鞋具。

(3)在活动前一定要做好伸展和热身。每次锻炼或身体活动后要做伸展运动,防止肌肉过度紧张。平时也可以做定期的拉伸锻炼。

(4)运动时,要避免激烈的动作,避免引发运动伤。

(5)合理制订训练或运动计划,防止运动过量、肌肉疲劳。

(6)了解自己身体的局限性,当在活动中感觉不适时应立即停止活动。

(7)减重增肌可以有效降低身体负担,提高肌肉强度,从而预防肌肉拉伤。

总之,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与康复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掌握急救技巧并遵循康复训练的原则与步骤,可以帮助受伤者尽快恢复健康、重返运动场。请谨记,了解自身运动能力、注重预防措施并合理地进行锻炼,是避免运动损伤的关键。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