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凤芹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杨卫彬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心绞痛急性发作时,首先要治标,简便有效的措施如含服速效救心丸或使用宽胸气雾剂,紧急严重时前往医院就诊。冠心病非急性发作期,主要着眼于治本,通过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个体化调理治疗。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医对于几种常见的心绞痛发作情况的调理治疗。
活动时心绞痛容易发作,中医怎么调理治疗?
心绞痛依据其发作特点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变异型心绞痛三大类别。其中,稳定型心绞痛,亦被称为劳力性心绞痛,在日常中较为常见。此类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的基础上,因心肌负荷增加而导致心肌急剧且暂时性缺血缺氧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它多发生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之时,疼痛通常持续三至五分钟,通过立即休息或服用如速效救心丸等紧急药物可以得到缓解。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劳力性心绞痛归属于气虚血瘀证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血脉的顺畅流动有赖于心气的推动,当心气不足时,便无法有效驱动血液运行,进而形成气虚血瘀的病理状态。因此,中医治疗此证的核心策略在于补气活血。可选用党参、黄芪、黄精等补气类中药,以增强心气;同时,配合丹参、赤芍、郁金等活血化瘀类中药,以促进血液流通。通过补气与活血的双重作用,达到气旺血行的治疗效果,从而强化心气对血脉的推动力,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
另外,推荐给大家一款代茶饮——双参合欢茶。适用于心慌胸闷、气短乏力、血瘀显著并伴有舌淡暗、苔薄白等症状的患者。此药茶可以预防心脏急性事件、保持心脏功能稳定、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制备方法如下:取合欢皮6克、丹参6克、太子参10克,先用水浸泡半小时,再用开水冲泡或水煮。气阴两虚明显者,可将太子参加至15克;血瘀较重者,丹参可加至10克。同时辅以蜂蜜等调制,用养生茶代替饮料。需注意的是,舌苔厚腻、形体偏胖、湿气较重的人群不宜饮用此茶,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加减使用。
天一冷心绞痛容易发作,中医怎么调理治疗?
部分冠心病患者在寒冷天气中易诱发心绞痛,甚至迎风疾走也可能导致症状发作,中医将此现象辨证为寒凝心脉证。中医认为寒主收引,不仅指外部环境的寒冷侵袭,更重要的是体内阳气不足,导致畏寒体质,表现为比常人穿衣更多,四肢常感冰冷。阳气不足往往源于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治疗时需兼顾温阳益气与活血化瘀。常用方剂如保元汤,针对此类病症,可在此基础上融合冠心Ⅱ号方,两者合用,既能温补心阳,又能疏通血脉,对寒凝心脉型冠心病患者尤为适宜。不过,此类治疗必须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对于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不建议在清晨尤其是冬季、日出之前进行锻炼。此时气温极低,且常伴随血压高峰,即所谓的“晨峰现象”,心脏耗氧量随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增加而上升,剧烈运动极易导致心肌缺血乃至心肌梗死。中医强调锻炼应“必待日光”,即待太阳升起、气温回暖后再行锻炼。因此,建议此类患者在冬季选择上午十点以后,天气较为暖和的时段外出活动,并注重保暖措施。
同时,推荐两项广受欢迎的中医养生运动功法——八段锦和太极拳。八段锦作为一种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遵循意、气、形并重的养生理念,旨在调气养神、扶正祛邪、调理气血,具有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等多重功效。目前,八段锦已被应用于冠心病康复的临床实践中,研究证实其对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均有积极作用。而太极拳则以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为特点,确保心脏获得充足供血,同时避免心率过快,减轻心脏负担。在练习过程中,下肢肌肉的交替收缩与放松,促进了下肢静脉中血液的加速回流,从而有助于心脏在舒张期保持良好的充盈状态,增加心室容积,进而增强心肌收缩力。
吃饱了心绞痛容易发作,中医怎么调理治疗?
通常情况下,进食过程会触发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导致心率加速、血压升高,进而使心脏耗氧量显著增加,此状态下心绞痛的发生风险上升。此外,进食后,胃肠道血流增多,相对地减少了流向心脏的血液供应,加之高脂饮食可能引发的血液粘稠度上升,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易在餐后半小时内诱发心绞痛,这一现象被称为餐后心绞痛。餐后心绞痛应被视为一个警示信号,可能暗示着多支冠状动脉存在病变。相比之下,单一血管病变在餐后引发心绞痛的几率较低,而三支血管病变则更可能导致餐后心绞痛的发生。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中医理论认为,餐后心绞痛与脾胃虚弱、痰浊内生密切相关,治疗时需着眼于健脾益气、升清降浊,即通过提升清阳之气以辅助脾胃功能恢复。在这方面,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被视为经典方剂,通过补中益气、升清阳、降浊阴来改善餐后心绞痛症状。同时,对于此类患者,饮食管理亦不容忽视,建议遵循荤素搭配的原则,并控制进食量,以七分饱为宜,请记住腰带越长,寿命越短!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