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邱礼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主任医师
走在路上,我们经常能看到挎着胳膊、走路画圈、踮脚走路的人。很多人都知道,这就是中风。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在中医说来,中风是突然起病,突然昏迷、突然发病,起病比较急,另外伴随着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运动障碍或语言障碍,或视物偏视等等。
在古代医书中,中医把这种疾病称为脑中风,也叫脑卒中。
根据现代医学的发展来看,这一组病人在西医有CT诊断以后,可以分成脑出血和脑梗塞。
出血性中风就是脑出血,缺血性中风就是脑梗塞,这个梗塞有可能是大脑本身血管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大脑以外的器官形成的血栓堵到脑血管中,形成局部组织的缺血。
所以中风是中医的概念,而脑出血、脑梗死是西医的概念。
由于中风的发病率非常高,很多朋友都非常关注中风的病因。在中医来说,导致中风的原因主要包括几点:
第一,跟年龄相关;第二,跟性别相关,男性的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大约是2-3:1;第三,跟饮食、劳倦都可能会有关系,具体来说可能跟风、火、痰、虚、瘀这五点是密切相关的。
风:所谓的“中风”,老百姓说受风了,这个受风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体现在发病以后,有一些肢体的抖动、震颤,这都属于风的范畴;
火:老百姓所说的“上火”,是指体内较重的郁热状态。
痰:为什么跟中风有关系呢?中医认为,所有的体内的湿邪停滞,都归到痰饮的范畴去。中医认为是痰阻清窍,经络不通畅;
虚:人体正气不足,如气虚、血虚;
瘀:就是血液瘀滞。
从饮食上来说,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基本都很好,不管是不是中风患者,饮食都要注意清淡。
另外,根据危险因素不同,饮食习惯要做一些相应的调整。比如有高血压的问题,盐的摄入量就要严格控制;血脂高,少吃高胆固醇类的食物,包括动物内脏、无鳞鱼等等;血糖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中风急性期稳定的时候,乃至恢复期,或者到后遗症阶段,患者的饮食除了控制危险因素以外,就应该是正常饮食。
另外,对于中风患者来说,有一些药膳是有所帮助的。
比如在急性期的时候,患者的胃口不好,我们可以给他适当用一些开胃的食物来帮助他尽可能地多吃一些东西,尽可能辅助他的正气。如果是痰热证,舌苔比较厚的时候,可以给他吃一些芳香化湿的东西,比如直接把荷叶、藿香熬到粥里边,吃起来有一种清香味儿,患者的胃口会好一些,对他的疾病也会有帮助。
在临床当中,如果最近上火很厉害,辛辣刺激、肥甘厚味的食物要少吃,炸的、烤的食物要少吃;如果比较虚,比如语言低微,有气无力、气短乏力等等,以这种证候为主的,要多吃一点高营养的食物,少吃一些生冷黏腻的食物。
所以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情况,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指导也会有不同的方法。
从运动方面来说,我们建议中风患者在恢复期病情稳定的时候,自己能够独立站立的时候,练习一些传统的功法,比如八段锦、太极拳,这些传统的功法都能使患者获益。
其实急性期的患者都是在医院里,到恢复期、到后遗症阶段,可能这些患者会回归到社区、卫生站,社区、卫生站的一些康复办法,乃至医生会给患者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方法,促进康复。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