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连荣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邱礼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主任医师
中医古籍《诸病源候论》中提到,近视的机理是肝气不足,再加上风邪入侵,使精华衰弱,不能远视。《审视瑶函》中提到“肝经不足肾经病,光华咫尺视模糊”,是说近视是肝和肾不足导致的,只能看咫尺,远处看不清楚。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脏是最大的储血器官,目得血而能视。眼睛的疾病实际上跟肝是息息相关的。高度近视也不例外,跟过用目力,久视伤血有关。
西医治疗高度近视主要是通过手术的方式,中医治疗高度近视的意义在于防和控,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控制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发生,控制早期眼底病变向致盲性病变进一步发展。
中医治疗高度近视,有综合的中医治疗方案,比如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包括梅花针、揿针、耳针;耳穴压豆治疗,这些都是中医防控高度近视的方法。
中药如何治疗高度近视?中药对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通过全身进行调理,常见的有三种证型。
第一,心阳不足型。心阳不足证看近能够看清楚,看远看不清楚,大部分患者全身没有什么明显不适的症状,有的会比较疲劳乏力、面色白、心悸、舌苔淡白、脉比较弱。对于心阳不足型的患者要益气、补心阳、安神。第二,气血不足型。气血不足证的主要症状,比如视近清楚,视远不清,豹纹状眼底改变,视网膜萎缩,容易疲劳,精神较萎靡,舌苔一般比较淡白,脉比较细弱。气血不足、心血不足的患者,治疗需补益气血、滋养心血。第三,肝肾阴虚型。肝肾两虚证也是看近不清楚,看远清楚,可能有玻璃体液化,眼前有黑影飘动,豹纹状眼底改变;可能会出现腰膝酸软,夜不能寐,舌苔淡,脉细弱,治疗主要是滋补肝肾。
针灸是怎么治疗高度近视的?从中医角度来讲,全身有十二条经络,手有手三阴、手三阳,共六条经络;足有足三阴、足三阳,共六条经络,加起来是十二条经络。针灸是循经取穴,按照经络进行取穴,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和气血的作用。全身气机疏通以后,就会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疾病就会向好转的方向恢复,针灸治疗就是这样一个机理。
针灸治疗高度近视,以眼部取穴为主,全身取穴为辅。眼部最常用的有几个穴位,比如睛明穴、攒竹穴、丝竹空穴、太阳穴、球后穴、承泣穴、四白穴。体部常用的穴位,比如风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太冲穴。取好穴后,不是说所有的穴位每次都要针灸,比如眼周穴位选四个左右,全身穴位选四五个,每次针灸大概二十分钟,一周做五次左右,十天一个疗程,具体治疗时间根据病情决定。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在眼睛周围针灸比在其他部位针灸危险性要大一些,眼睛周围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另外眼睛是一个空腔,有巩膜层、脉络膜层和视网膜层。如果正好扎到眼球壁上,有可能造成视网膜脱离,导致眼内出血;损伤晶体,造成白内障等。尤其是高度近视,眼球比较长、比较大,要更加小心一些。眼部针灸的时候,选穴一定要准确,而且入针的深度、方向都要把控得非常好,所以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做针灸。
耳穴压豆是怎么治疗高度近视的?耳穴压豆是通过在耳廓穴位上贴压各种药豆,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反应,从而达到减轻用眼过度带来的眼部疲劳,控制眼内组织退行性病变的进展。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耳廓上的每个穴位实际上跟脏腑都有关系。耳穴压豆常用的主要就是这几个穴位,比如眼耳穴;目1耳穴和目2耳穴;肝、脾穴;肾穴;神门穴,肝、脾、肾跟高度近视都是相关的。一般来说,一天最好按2-3次,一次大概10-20分钟,直至产生酸胀感,效果更佳。埋耳豆作为一种较为受欢迎的方法,可在耳部留置三天,期间患者可自行按压。三天后,更换至另一只耳朵进行压豆治疗,如此轮流进行,可提升疗效。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