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会在某个特定季节或时间段内导致很多人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流感病毒的季节性流行可导致全球平均每年出现300万~500万的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的相关死亡病例。
面对感冒,我们常常会想到新康泰克和布洛芬这些熟悉的药物。然而,感冒药物的选择远不止这些。了解不同类型的感冒药物,以及它们的作用机制,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对抗感冒。
在感冒药物的“百宝箱”中,我们有以下几种“利器”:
1.解热镇痛药
以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为典型代表,这类药物在缓解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方面效果显著。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性,使体温下降,同时减轻炎症介质对神经末梢的刺激,缓解疼痛。
2.抗组胺药
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氯苯那敏)、盐酸苯海拉明等,主要用于缓解打喷嚏、流鼻涕等类似过敏的症状。它们通过与组胺受体结合,阻止组胺与受体相互作用,从而减轻鼻黏膜充血、水肿,减少分泌物的产生。
3.镇咳药
包括右美沙芬、苯丙哌林等,镇咳药的作用是抑制咳嗽反射,缓解咳嗽症状。右美沙芬是一种中枢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发挥作用;苯丙哌林则兼具中枢性和外周性镇咳作用,既能抑制咳嗽中枢,又能降低呼吸道感受器的敏感性。
4.祛痰药
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属于此类,它们的作用是帮助稀释痰液,降低痰液的黏稠度,使其更容易咳出。氨溴索可促进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稀释痰液;乙酰半胱氨酸能使痰液中的黏蛋白二硫键断裂,分解痰液。
5.复合制剂
如新康泰克、泰诺等,这些复合制剂包含了上述多种成分,能够同时针对多种感冒症状进行缓解。例如,新康泰克中的成分可以同时减轻鼻塞、流涕、打喷嚏以及发热等症状,为患者提供综合的症状缓解。
如何选择感冒药物
1.症状导向
根据自身所表现出的主要症状进行药物选择是基本原则。若发热和头痛症状突出,解热镇痛药应是首选;若鼻塞和流鼻涕严重影响生活,则抗组胺药更为适宜。若咳嗽剧烈,可考虑使用镇咳药;若痰液黏稠难以咳出,则祛痰药不可或缺。
2.成分分析
仔细研读药物说明书,明确其中的成分和作用机制至关重要。这可以有效避免重复用药,防止因过量摄入某些药物成分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例如,同时服用多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3.个人情况考量
对于患有特殊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某些感冒药物可能会对病情产生影响。例如,含有伪麻黄碱的药物可能会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选择含糖的药物制剂时需谨慎。此外,对特定药物过敏的人群,在选择感冒药物时必须避开含有相应过敏成分的药物,如有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应避免使用含阿司匹林成分的复方制剂。
4.年龄和体重因素
儿童和成人在药物选择和剂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儿童的身体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与成人不同。因此,儿童使用感冒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准确计算药物剂量,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5.孕期和哺乳期特殊情况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感冒药物时需要格外谨慎。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或乳汁传递给胎儿或婴儿,对其生长发育产生潜在影响。因此,在这一特殊时期,使用感冒药物最好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权衡药物治疗的益处和潜在风险。
感冒药物的选择是一个基于个人症状和身体状况综合考量的过程。在使用任何感冒药物之前,咨询医生或药师是保障用药安全和有效的关键步骤,特别是对于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值得注意的是,感冒药物仅仅是缓解感冒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感冒。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证充足的休息、摄入足够的水分、维持均衡的饮食等,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感冒康复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生活方式的调整与合理用药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应对感冒这一常见疾病。
来源: 康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