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审核:钟敏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
为什么孩子走路时总是“深一脚”“浅一脚”?站立是总是向一边歪斜?鞋底出现明显不对称的磨损?注意了,你该重视是否有“长短腿”的问题!
什么是“长短腿”?
“长短腿”也叫下肢不等长,顾名思义为左/右下肢长度不一致,是儿童生长发育时期的常见问题。
约90%的人存在双下肢长度差异,正常情况下,双腿长度差异<0.5cm属于正常范围;当长度差异>0.5cm但<1cm时,通常因肌肉、关节代偿而不容易被发现;当长度差距超过1cm,则需要矫正处理。
“长短腿”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1)结构性(真性)下肢不等长:指双下肢骨骼长度不相等,这一类型可能是先天性病因,也可能是创伤或手术后的发育异常,神经系统疾病、脉管系统疾病及骨肿瘤等所导致。其中,以髋、膝、踝关节手术原因引起的更为多见。
(2)功能性(假性)下肢不等长:指双下肢骨骼实际长度相同,但由于身体生物力学改变,视觉上看起来下肢一侧长一侧短,例如骨盆倾斜、脊柱侧弯、下肢肌力失衡、单侧足部发育异常等,长期保持不良姿势,也是常见病因之一。
“长短腿”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危害呢?
(1)体态失衡:下肢不等长会造成人体平衡的变化,影响站立姿势、行走步态、外观形象,比如站立不平稳,异常步态(跛行或足尖步态)。
(2)肌肉失衡:长期肌肉代偿会引起代偿性肌肉劳损,并出现疼痛症状,背部、臀部、膝关节或脚踝疼痛,还可引起代偿性脊柱侧凸,椎体及椎间盘病变。
(3)关节畸形:下肢不等长导致关节负重不均衡,关节软骨损伤逐渐加重,进而出现严重的退行性改变,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出现关节畸形,如较短肢体的踝部马蹄足样挛缩。
早期如何辨别“长短腿”呢?
(1)观察法
A.被测者放松仰卧,屈髋、屈膝90°,双足靠拢平放于床上,观察双膝是否等高,如若不等高,可能为下肢不等长。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B.被测者放松俯卧于床上,足踝位于床沿外,检查者站立于被测者的足底侧,观察双脚踝是否在同一水平位置,双脚底是否平齐。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C.被测者处于站立位,检查者观察其双侧腘窝横纹、骨盆是否等高,如若不等高,则怀疑可能出现“长短腿”的情况。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测量法
仰卧放松的姿势下,两侧大腿保持平行,用尺子测量肚脐或双腿髂前上棘至内脚踝的长度。如发现是两下肢不等长,及时到医院进行专业诊断检查,必要时需进行X线或CT检查。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长短腿”常见的矫正方法有哪些?
(1)康复治疗:针对个体情况制定针对肌肉和关节的训练计划,包括拉伸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姿势控制等,以帮助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和姿势,并减少疼痛。
(2)矫形鞋具或鞋垫:两腿差值<2 cm的一般选择予以矫形鞋具或鞋垫进行补高矫正,其中鞋垫适合在差值1cm以内时使用,矫形鞋或鞋垫的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观察生长发育情况,需要定期更换。
(3)手术干预:健侧肢体骨骺阻滞,适用于骨骺未闭的患儿;对>5 cm的差距,则大多考虑行短侧肢体延长手术均衡肢体长度,或健侧肢体缩短截骨,适用于年龄较大而不能做骨骺阻滞的患儿;但对于患儿的创伤较大,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