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它不仅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疾病易感性增加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在临床实践中,营养不良的识别和营养干预的及时性、准确性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老年人咀嚼和吞咽功能减退、胃肠道功能减弱、以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影响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常常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尤其是一些高龄老人、处于疾病康复期的老人等,对此应尤为重视,需要及时干预防治。
一、营养不良的定义与分类
营养不良是指因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消耗增加等原因,导致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状态。
1.能量和蛋白质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体重下降、肌肉萎缩、免疫功能下降等。
2.微量营养素缺乏。包括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摄入不足,可能引发贫血、夜盲症、佝偻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3.过度肥胖。虽然能量摄入充足,但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体重超标,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二、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
1.体重下降。体重明显减轻,甚至出现消瘦状态。
2.生长发育迟缓。儿童和青少年出现身高、体重增长缓慢或停滞。
3.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如肺炎、腹泻等。
4.皮肤干燥、粗糙。缺乏必要的营养素,导致皮肤状态变差。
5.精神状态差。表现为疲劳、无力、精神萎靡等。
三、何时开始营养干预
1.手术前后。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患者在手术前后往往会出现营养摄入不足或消耗增加的情况。因此,在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案;手术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2.慢性疾病患者。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和控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风险,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营养评估和干预。
3.营养不良症状明显者。对于已经出现明显营养不良症状的患者,如体重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等,应立即进行营养干预,以尽快纠正营养不良状态。
四、如何进行营养干预
营养干预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营养干预方法:
1.调整饮食结构。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消化吸收能力,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对于食欲不振的患者,可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增加营养摄入。
2.口服营养补充剂。对于无法通过膳食获得足够营养的患者,可以使用口服营养补充剂进行补充。这些补充剂包括蛋白粉、维生素、矿物质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进行选择和使用。
3.肠内营养支持。对于无法进食或进食不足的患者,可以通过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提供营养。肠内营养支持包括鼻饲管、胃造瘘管等途径,将营养液直接输入胃肠道内,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4.肠外营养支持。在患者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支持或肠内营养支持无法满足营养需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肠外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是通过静脉途径为患者提供营养,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素的输注。
在进行营养干预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监测营养状况。定期监测患者的体重、营养指标等,以评估营养干预的效果和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2.注意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营养吸收,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注意与食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影响营养干预的效果。
3.保持情绪稳定。营养不良患者往往伴随着情绪不稳定、焦虑等问题,因此在进行营养干预时还应注意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营养不良是一个需要及早干预和治疗的健康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案,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支持。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营养治疗计划,注意饮食结构调整和营养补充剂的合理使用等方面的要求,以加快康复进程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 | 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蔡宏霞
来源: 蔡宏霞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