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旭蕾 北京协和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申 乐 北京协和医院 主任医师
我国有超过3亿人患有慢性疼痛,并且每年新增患者人数在1000万~2000万。慢性疼痛包括长期的颈肩痛、腰腿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甚至是癌症相关的疼痛和肌肉软组织疼痛等,这些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生活不便。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名为“可视化超声诊疗技术”的新型治疗手段。这项技术通过超声波成像的精确引导,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进行治疗,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今天,就让协和医院的医生为大家介绍利用可视化超声技术治疗慢性疼痛的方法!
1.可视化超声技术是什么?
可视化超声技术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生成实时图像的医疗工具。它通过向人体内部发射高频声波,并捕捉返回的声波信号来生成身体内部结构的图像。这样一来,医生就能在屏幕上看到清晰的图像,帮助他们准确诊断疾病,并引导进行治疗。近年来,这项技术在疼痛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借助超声波的实时引导,医生可以实现可视化操作,使得治疗更加精确,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不仅如此,超声技术还能帮助医生诊断疼痛问题,被誉为医生的“第三只眼睛”。
2.可视化超声技术在慢性疼痛诊疗中如何应用?
可视化超声技术是一种不需要侵入身体的检查方法,它可以实时显示图像,帮助医生准确找到疼痛的位置。例如,这种技术可以用来检查肌肉、韧带、神经和骨头问题,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计划;同时,它还能引导医生进行关节、神经和软组织的治疗,比如向关节里注射药物、进行神经治疗等。
3.可视化超声技术可用于哪些疼痛的诊断?
(1)肌肉、关节和韧带损伤、劳损等原因引起的疼痛:超声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检查患者的肌肉、关节和韧带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例如,肌肉拉伤、关节积水、脊椎小关节老化等问题,在超声图像上都能清楚地显示出,从而帮助医生找出病因。另外,对于常见的肌肉劳损,通过弹性超声检查,可以看到劳损肌肉与健康肌肉在形态和弹性上的不同,可以辅助医生做出诊断并评估治疗效果。
(2)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超声可以评估患者神经是否受到压迫。例如,对于手部麻木或疼痛的患者,超声可以检查其支配手部的神经是否存在受压、肿胀的情况,从而判断导致手部麻木或疼痛的原因,确定受影响的具体位置,并帮助医生确定治疗的重点部位。
(3)血管疾病引起的疼痛:超声技术可以用来观察血管结构和血液流动情况。例如,动脉狭窄或血栓形成均会导致肢体因为而疼痛(即缺血性疼痛)。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4.可视化超声技术可用于哪些疼痛的治疗?
绝大多数疼痛的介入治疗均可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具体如下。
(1)神经阻滞镇痛术:通过向特定部位注射麻醉剂或类固醇等药物,来阻断神经传递疼痛信号。这种方法常用于局部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和脊神经阻滞等。它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疼痛,比如颈源性头痛、手术后疼痛、腰神经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
(2)脉冲射频或射频热凝术:在超声引导下,将一根细针(射频针)插入需要治疗的地方。通过释放电脉冲来刺激目标神经,调节神经内电流和传导物质,使患者在疼痛区域感到麻木,从而减轻疼痛。在进行射频热凝时,则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破坏引起疼痛的神经或组织功能,以此缓解疼痛。它可以用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痛及三叉神经痛。
(3)脊髓电刺激:通过超声引导,在脊髓周围植入电极或导管,给脊髓一定的电刺激来减轻疼痛。这种方法适用于难以治疗的神经痛和复杂的局部疼痛。
(4)鞘内吗啡泵:通过超声引导,将特制的泵管植入大脑和脊髓之间的空隙(蛛网膜下腔),持续输送吗啡类药物或给予电刺激来缓解疼痛。这种方法适用于癌症引起的疼痛和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如针刀、内热针和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等,这些也都可以在超声引导下进行。
5.可视化超声引导的介入治疗有哪些优势?
与传统盲法穿刺引导相比,可视化超声技术主要具备以下两大优势。
(1)实时可视性:可视化超声技术可以提供即时图像,医生能在治疗过程中实时观察到治疗区域的内部情况。在进行穿刺治疗时,医生可以全程看到穿刺针的位置及其与目标点和周围组织(如血管、器官等)的关系,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穿刺方向。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定位更准确,操作也更安全。
(2)无辐射危害:可视化超声技术不使用放射线,不会对人体造成辐射伤害。这意味着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需要多次暴露在放射线下,对于需要长期、多次治疗的慢性疼痛患者来说,这种方法更安全、更实用,适用范围也更广。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6.使用可视化超声诊疗技术有哪些注意事项?
尽管可视化超声技术在治疗慢性疼痛方面有很多优点,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超声波难以穿过骨头,故在处理一些复杂的骨骼问题时,这种方法可能不够准确,有时还需要结合其他影像技术来辅助诊断。此外,使用可视化超声技术进行治疗的医生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并且要有丰富的经验,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