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儿科学会的说法,12个月以下的婴儿应该喝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而不是牛奶。那么,牛奶对小孩有危险吗?
图源:Pixabay
母乳是专门为人类婴儿生产的,而牛奶实际上是为小牛生产的。因此,牛奶含有婴儿难以消化的蛋白质,并且缺乏婴儿需要发育的关键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铁。尽管婴儿配方奶粉是由牛奶制成的,但商家们会将蛋白质与其他基本成分一起添加成配方奶粉之前去除蛋白质并对其进行修改,最终的婴儿配方奶粉与你平时喝到的牛奶完全不同。
婴儿的肠道、肾脏和免疫系统需要时间成熟,才能安全地耐受牛奶中发现的新类型和数量的蛋白质。牛奶中发现的高浓度蛋白质和矿物质会对新生儿未成熟的肾脏造成压力,并在热应激、发烧或腹泻时导致严重疾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强烈建议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避免喝牛奶。虽然绝大多数6个月以上的婴儿都可以喝牛奶,但这种外来蛋白质会通过一些婴儿的过敏反应引起炎症。
这种过敏反应会导致婴儿肠道发炎或肠道内壁出现微小出血,牛奶中缺乏铁会导致贫血。总体而言,这可能导致婴儿身体不适或发育不良。
牛初乳能提升孩子免疫力吗?新京报《婴幼儿食品禁添牛初乳》一文中介绍,牛初乳是非常稀少的,现在工业生产中所号称的牛初乳,究竟有多少是真正的牛初乳;即便是牛初乳,奶牛本身是否吃了抗生素或激素等饲料;所有严格无限接近母乳的营养元素的配方奶中都无法模拟人类母乳中的免疫因子,牛初乳中的免疫因子也无法满足人类婴儿的需求;很难说长期服用牛初乳提高了孩子免疫力,即便在热量等营养元素上可以保证人类婴儿的成长发育需求。“在美国,让1岁以下孩子喝鲜牛奶,是违法行为。”
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牛初乳能增强正常婴幼儿的免疫力。不管是牛初乳还是人初乳,都确实含有免疫球蛋白,牛初乳的蛋白质和免疫蛋白含量确实也远远高于人初乳。
当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母乳或者配方奶足以给他们充分的营养成分。如果孩子依然生病或者发育不好,那是其他的原因而跟吃的东西没有什么关系。补充牛初乳或者任何“婴儿保健品”无助于他的健康,反倒可能带来其他不确定的风险。
牛初乳中到底有什么营养物质?国家注册营养师谷传玲2017年在个人自媒体平台《给孩子补充牛初乳,真的能提高免疫力吗?》一文中介绍,牛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G)、丰富的蛋白质和生长因子,并且这几种物质的含量远远高于人初乳。所以,牛初乳对刚出生的小牛犊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图源:pexels
那么问题来了:牛奶真的能增强人的免疫力吗?答案是:NO!
原因是:虽然牛初乳的蛋白质和免疫蛋白含量都要远远高于人初乳,但是,牛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与人初乳是不同的——牛的免疫球蛋白以 G(IgG)为主,而人的免疫球蛋白以A(IgA)为主。
换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牛初乳里的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牛容易生的病,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的作用并不大。④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在2015 年《牛初乳免疫神话再调查》一文中介绍:牛初乳宣传含IgG免疫球蛋白,但人的免疫谱和牛是不一样的。婴儿的胃肠道壁特别薄,而IgG的蛋白比较大,容易引起过敏。
喝牛奶这些传言不能信!牛奶不能空腹喝?
可以!
对于消化道功能正常、没有乳糖不耐受的人,空腹喝牛奶没问题。
乳糖不耐受的人,空腹喝牛奶更容易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现象。
空腹喝奶会拉肚子
出现喝奶后不舒服的状况,很多情况下都不是因为空腹的关系,而是乳糖不耐受。
大多数人儿时断奶后就再也没怎么喝奶,到成人也没形成“每天一杯奶”的习惯。只要偶尔一喝,哪怕不空腹,都可能出现腹胀、腹泻等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人体肠道里有乳糖酶,从小孩到成人,乳糖酶水平会持续下降,没有一直持续喝奶者下降得更快更多。遇上突然喝奶的情况,因为没有足够的酶来及时分解乳糖,可能会出现糖分残留在肠道造成高渗状态,又因为液体增加,这才会拉肚子。
牛奶能解辣、解酒?
牛奶可以解辣,全脂奶效果更佳。
辣椒中有辣味的成分是辣椒素,辣椒素是一种亲脂性物质,牛奶中的脂肪可以与辣椒素结合,此外,牛奶中大量的酪蛋白也可以有效缓解辣。
但任何牛奶都不具有解酒的功效。
要想长高就要多喝牛奶?
钙和维生素D均与生长发育有关。
牛奶是钙的丰富来源,为了满足骨骼生长的需要,学龄前儿童建议每天饮用300~400ml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儿童要保证每天至少喝300ml的奶或奶制品,以保证钙的摄入量达到适宜的水平。同时也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推荐量:每天10ug)。
其实,促进钙吸收,补充维生素D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就是多“晒太阳”。
文章综合自:
Live Science 《Why can't babies drink cow's milk?》
健康时报 《6年内两次被限,婴幼儿喝牛初乳,是一场营销话术!》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空腹不能喝牛奶?传言了这么久,听听专家怎么说》
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喝牛奶,6个真相要知道!这些时候、这几种人最好别喝!否则身体都不答应》
供稿单位:重庆天极网络有限公司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