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晚上“饿得慌”,该不该吃东西?有人说“吃太饱”不好,有人说“饿着肚子”睡不着。毕竟,小朋友加餐吃太多,脾胃晚上就得“加班”,可能导致睡不安稳;但如果过于饥饿,又难以入睡。孩子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对能量和营养也具有相对较高的需求。一方面,如果孩子晚餐时间较早或吃得少,就会导致睡前出现饥饿感。另一方面,孩子活动量大,消耗能量多,到了晚上也会有饥饿感。此外,也可能是心理因素在作怪。比如,有些孩子习惯在睡前喝牛奶或吃小零食,造成睡前出现饥饿反馈。晚上人体代谢水平会降低,晚上进食、特别是进食高热量的食物,身体的代谢速度较慢就会导致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增加儿童肥胖症的发生风险。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即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容易引起脾胃功能紊乱等问题。正常状态下,机体的脾胃功能在晚上需要休息,若夜间进食会强迫已进入休息状态的脾胃重新“开工”,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积食、便秘等不适症状。孩子睡前吃东西,尤其是进食量大或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脾胃继续工作就会扰乱心神,导致难以入睡或夜卧不安。晚上进食还可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痛或胃部灼热不适,让孩子不自觉地口中流涎,睡觉时辗转反侧。规律的用餐习惯和睡眠习惯有助于避免孩子因饥饿而摄入过量食物或不健康的零食。这些习惯不仅对孩子目前的健康有益,还为他们成年后的健康奠定良好基础。
晚餐要热量适中、营养均衡。夜间容易饿的孩子,晚餐可以适当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和植物性蛋白质等,以及全谷类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维持长时间的饱腹感。家庭成员一起用餐,不仅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而且便于父母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榜样,减少孩子对快餐和零食的偏爱。
在洗漱、阅读或讲故事环节,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放松心情,减少孩子对饥饿的敏感度。同时,创造舒适宁静的环境,避免孩子在睡前使用电子屏幕,为睡眠做好准备。
来源: 学生健康报、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