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口渴多饮
二是渴不多饮
如何正确地喝水?
少量多次地喝水,可以保证体内水分充足。一次喝水量不宜过多,短时间大量喝水反而容易对消化道及肾脏产生负担。
喝热水除补充水分外,还有助于促进人体气血运行。而冷水或冷饮虽然喝的时候痛快,但容易使气血津液循行不畅,
尤其对“渴不多饮”的人来说,还容易损伤脾胃阳气,诱发腹痛、腹泻等。
一般情况下喝白开水是补充水分最好的选择,饮料容易越喝越渴。但若是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或是呕吐、腹泻等情况引起的失水,则应当通过饮用淡盐水或补液盐等适量补充电解质,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
1.燥热伤津
可选栀子、罗汉果、乌梅、雪梨、银耳等煮水作茶,适用于口渴咽干咽痛,伴多汗、烦躁、小便短黄者。
2.阴虚津亏
可选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百合等煮水作茶,适用于口渴咽痛,伴潮热、盗汗者。
3.湿热内盛
可选荷叶、桑叶、茯苓、玉米须、车前草等煮水作茶、适用于渴不多饮,伴头身困重、胸闷、食欲不佳、大便不爽者。
4.脾虚痰湿
可选炒薏苡仁、茯苓、陈皮、生姜、玄参等煮水作茶,适用于渴不多饮,喜饮热水者。
5.气滞血瘀
可选三七粉、当归、丹参等煮水作茶,适用于渴不多饮,夜间口渴尤甚,皮肤干燥粗糙者。
通过穴位按摩,也可起到调节津液输布代谢的作用。
按摩承浆穴、照海穴、太冲穴、三阴交穴,一般每个穴位每次按摩5分钟左右,力度以出现酸胀感为宜。
承浆穴:在面部嘴唇下方,颏唇沟正中凹陷处。
照海穴: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太冲穴:从第1、2趾间向足背上方推至第1、2跖骨底结合部前方的凹陷处。
三阴交穴:将手四指并拢,小指下缘靠在内踝尖上,食指上缘与胫骨后缘的交点。
病理性口渴
是人体津液不足或代谢障碍的反映
调节水液代谢平衡
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口渴症状
若是无法明显缓解的口渴
往往提示着
机体内在脏腑功能的异常
还需中西结合
整体判断
由标治本
专业支持: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教授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陈淑娇主任医师
支持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编辑:刘少渝 雷黄伟 齐嘉妍 郑艺婷 黄亮亮 王迪
制图:黄焕明
来源: 中国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