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释放到血液当中,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的功能,同时具有黏附、聚集、释放、促凝和血块收缩功能,在血栓与止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血小板多为较规则的圆形,直径2-3微米不等,因个体差异也可以在部分人群中见到大血小板或畸形血小板。血小板因能运动和变形,观察时表现为多形态。在临床上,血小板减低是引起出血的常见原因。

正常成人血液循环中血小板计数为(100-300)×10^9/L,通常国内血小板< 100x10^9/L ,国际上血小板计数< 150×10^9/L,定义为血小板减低。而血小板计数< 30×10^9/L则被临床告知为血小板危急值。

造成血小板减低的原因常见于生理性、血液疾病以及部分用药的影响因素等,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检验科经常会遇到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结果远低于真实水平,且血小板直方图显示异常,系统不能准确地计算出血小板体积,这种情况我们便首先考虑标本是否存在血小板因聚集产生的的假性减低,或者因为血小板体积过大而被计数到其他血液细胞中引起假性减少,如果此时,检验科未能准确识别血小板假性减低便发布报告就很容易导致临床错误的诊疗判断。

那么,常见的血小板假性减低的原因有哪些呢?

1、采血环节所致假性血小板减低

采血不顺畅,技术不熟练、血管纤细导致的采集时间过长等原因均会导致组织因子进入血标本中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凝块。若采集者不熟悉流程,采集后颠倒混匀不充分或直接放置标本未混匀则会影响EDTA的抗凝效果,从而造成凝块和(或)血小板的聚集。若抽血量与抗凝剂比例不当,也会造成血小板被稀释或抗凝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时刻监督和熟悉业务流程,不仅要保证采血量与抗凝剂的比例,还要注意采血后应及时颠倒,充分混匀以减少采血不当所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

2、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低

EDTA抗凝是血常规采血管的标准抗凝剂,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种体外现象,是由于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在EDTA存在条件下,引起血小板聚集,其直接针对被隐藏的抗原决定簇,这些抗原决定簇平时是在血小板膜蛋白(Gp)Ⅱb/Ⅲa中隐藏。由于(Gp)Ⅱb/Ⅲa需要在钙离子存在下保持其异二聚体结构,EDTA可以通过它与钙离子的螯合作用分离(Gp)Ⅱb/Ⅲa,导致(Gp)Ⅱb/Ⅲa表簇暴露,与血浆中的自身抗体结合,激活细胞中的磷脂酶A2和磷脂酶C,水解血小板膜磷脂并释放花生四烯酸、ADP、5-HT、胶凝血酶原、内源性钙离子等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能够活性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受体,促使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聚集成团

3、大(巨大)血小板干扰检测造成的假性减低

通常情况下,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出的血小板大小或体积在2-30fl之间,当血小板体积过大,超过25fl时,部分血小板大小达到红细胞检测的阈值,仪器则会误认为红细胞,导致了聚集的血小板不被计入血小板通道,干扰到红细胞的计数结果,仪器将血小板误认为是小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而导致血小板假性减低。

4、冷凝集样本引起的血小板假性减低

多数情况下,冷凝集仅引起红细胞计数的假性减低而不影响血小板的计数;而有一少部分患者体内冷凝集素效价高,高滴度冷凝集素可在低温凝集红细胞和血液中有核细胞及血小板,使得仪器检测结果血小板和红细胞均明显减少,涂片显示血小板聚集分布。

5、药物诱导引起的血小板减低

患者长期使用青素、地高辛、硫酸镁等药物引起药源性血小板减低,高脂血症时,血小板聚集性增高,部分患者可引起假性血小板减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内皮易损,致血小板容易凝集不容易解散,而导致仪器检测血小板数值偏低。

在了解了造成血小板假性减低的常见原因后,我们再日常工作中若遇到血小板低的情况时,如何及时排除以上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精准可靠的检验结果呢?

1、若血常规结果显示血小板数值偏低、且电阻抗法仪器提示有血小板聚集或血小板直方图出现异常等情况时,首先要观察标本,轻轻颠倒混匀采血管观察是否存在肉眼可见的凝块或微小凝集,若存在凝集现象应及时联系临床,对患者进行重新采样。

2、如果是冷凝集,该标本进行温浴后立即上机检测,必要时机旁采集立即上机。

3.如果没有肉眼可见的凝块或微小凝集,则应该对标本进行涂片、染色和镜检,确认是否在镜下可见血小板聚集成团或呈簇的现象。如果镜下可见血小板聚集,则及时通知临床对患者进行重新采样,额外采集EDTA管和枸橼酸钠抗凝管(蓝管)同步送检,以此排除因采血原因或者EDTA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低的情况。

4.如果镜下见血小板呈簇状或者成团的现象时,也可通过网织红细胞通道进行血小板检测。网织红细胞通道采用染色+温浴+振荡技术,可以对聚集的血小板进行解聚,使血小板重新形成散在分布的状态,从而纠正血小板假性减低,得到接近患者真实水平的血小板计数结果。

5、如镜检未发现聚集,而看到有大(巨大)血小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手工计数血小板。

(2)张时民教授总结的血小板估算方法:

血小板数(×10^9/L)≈每油镜视野中血小板平均个数×15(×10^9/L)

目前,引起血小板假性减低的原因很多,在日常检验工作中也会经常遇到,检验人员在发现仪器检测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表现或症状体征不相符时,应首先考虑到血小板假性减低的情况,结合血小板直方图及报警提示、及时涂片染色镜检、结合人工计数等方法找到合理解释的原因,纠正血小板假性减低,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检验数据。并与临床密切沟通,询问病史及用药,必要时重新抽血复查,避免由于以上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而误导临床,采取不恰当的治疗。

作者简介

蔡晓峰

青海省中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

中国共产党党员。从事检验工作十五年,专业:临床检验。

来源: 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