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新冠病毒变异株JN.1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传播,世界卫生组织12月19日发布初步风险评估,将JN.1单独列为“需要留意的变异株”,但基于目前可用的证据,JN.1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的额外风险目前被评估为低水平。评估报告显示,JN.1是奥密克戎变异株BA.2.86谱系的一个后代谱系。

JN.1于2023年8月首次在卢森堡被发现。新冠病毒JN.1变异株是BA.2.86变异株的一个亚分支。全球监测结果显示,进入11月后,BA.2.86变异株,特别是JN.1亚分支的全球占比增速明显加快,并已成为部分国家的优势流行株之一。

JN.1已表现出更高的感染率

截至12月16日,已有来自41个国家的7344份JN.1基因序列被上传至“全球共享所有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其中有1552份来自法国,占到20.1%;1072份来自美国,占到14.2%;934份来自新加坡,占到12.4%。世卫组织表示,从全球来看,JN.1相较于其它流行的变异株有着显著的传播优势,其感染占比从10月30日至11月5日这一周的3.3%迅速增至11月27日至12月3日这一周的27.1%。同一时期,JN.1在新加坡的流行率从1.4%飙升至72.7%,在法国的流行率也从10.9%大幅升至45.5%。

评估指出,虽然JN.1已表现出更高的感染率、增长优势和免疫逃逸特性,但根据现有证据,JN.1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的额外风险较低。随着北半球冬季的来临,预计这一变异株可能在其他病毒和细菌感染激增的同时导致新冠病例增加。

世卫组织表示,与其他奥密克戎亚谱系相比,JN.1的传播不太可能增加各国公共卫生系统的负担。当前的疫苗仍然可以防止JN.1和其他流行的变异株引起的严重疾病和死亡。然而,对于进入冬季的国家来说,总体上来说,新冠病毒和共同传播的病原体可能加剧呼吸道疾病感染的负担。

世卫组织正在持续监测证据,并将根据需要更新JN.1的风险评估。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段时间,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JN.1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数量显著增长,引发关注。

JN.1的占比为何增长较快,它有哪些优势?与去年年底国内流行的BA.5.2和BF.7之间是什么关系?除了新冠,近期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趋势是否有新变化?

传染很快,但并不危险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JN.1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BA.2.86变异株的第二代亚分支,从目前来看,多国的JN.1在新发的新冠感染者中占比越来越高。基因序列分析发现,JN.1的变异位点导致与人的上皮细胞结合能力更强,因此传染性与免疫逃逸能力可能比其他毒株更强,使得过去产生的抗体无法起到太大的保护作用。目前,还没有看到JN.1的致病力有明显增加,虽然导致感染人数增多,但重症和危重症病例不会有明显变化。

奥密克戎为何如此变化多端?

李侗曾介绍,奥密克戎出现后,2021年初为BA.1,进入二三月份很快出现了BA.2,后来出现的BA.4、BA.5以及XBB都是BA.2衍生出来的变异株。过去一年,我国及全球其他大部分国家都以XBB毒株为主,目前的JN.1来自BA.2.86,都是奥密克戎的变异株。

病毒变异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更具传播优势,也可以理解为病毒传播的优胜劣汰。奥密克戎通过在S蛋白上大量突变,增加免疫逃逸能力,目前潜伏期达到2天左右的极限,已经在传播速度上占据了天花板。

虽然变异种类多样,但奥密克戎整体变化不大。相比前两年流行的阿尔法、贝塔、德尔塔毒株,奥密克戎主要在上呼吸道复制,引起的症状也以上呼吸道的发烧、咳嗽、咽痛、鼻塞、流涕为主,表现为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但致病力变弱,因此也不必过于担心。

低温寒潮杀死病毒?假的!

李侗曾介绍,最近一周,呼吸道传染病就诊人数已经有了明显下降,疫情高峰已经过去。目前仍以流感为主,约占70%,支原体约为20%,其他病原体加起来约为10%。

有人认为,近期低温寒潮有利于杀死病毒。李侗曾表示,剧烈降温会导致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数增加,一方面病毒怕热不怕冷,在低温环境下能保存更长时间;另一方面,低温过后人的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更容易感染各种呼吸道病原体。此外,在低温环境下,居民更愿意待在室内,开窗通风也减少,办公室或学校等场所聚集疫情的风险也会增加。

李侗曾提醒,虽然发病人数呈下降趋势,但仍有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的特点,感染过一次呼吸道疾病后仍有可能感染其他疾病,因此需要做好防护,一旦有症状要居家休息,不带病上班上学。外出尤其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去医院商场等风险较高的场所,要佩戴好口罩,减少停留时间,及时洗手。平时与他人接触时,注意咳嗽礼仪,保持合理的社交距离,减少感染风险。

(来源:界面新闻 央广网)

来源: 界面新闻 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