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是山茶科山茶属茶组植物,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和云南,在进化过程中处于较原始的位置,是珍稀的茶树种质资源。目前关于大厂茶种质资源、品种选育以及基础研究都较少,该研究团队对从野生大厂茶群体中发现的一个紫化种质‘P113’的紫化机制进行了研究。
2023年2月,Beverage Plant Research 在线发表了贵州大学茶学院茶树资源育种团队题为 Integrated Transcriptome and Metabolome Provide Insights into Flavonoids Biosynthesis in ‘P113’, a New Purple Tea of Camellia tachangensi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将新梢的芽、第一叶、第二叶和第三叶,作为不同紫化和发育阶段的茶树样品,结合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了样品的基因表达变化和黄酮类代谢物的变化,从而初步明确大厂茶紫化资源 ‘P113’的新梢在发育过程中的紫化规律。随着新梢的发育,从芽到第三叶呈现不同程度的紫化现象,并且总黄酮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总花青素含量在芽中最低,第一叶达到最高后逐渐降低。PCA分析和代谢物聚类分析也证明了在新梢的发育过程中代谢物发生了明显的量的变化(图1)。代谢产物谱与转录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相互作用之间的相关性表明,转录因子MYB12和糖基转移酶UGT78D2对新梢紫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图2)。该研究阐明了‘P113’新梢着色的代谢途径和潜在基因,丰富了特异珍稀的茶树种质资源以及新品种选育的知识。
图1 新梢表型与代谢物变化

图2 相关性网络分析(R>0.9)和蛋白互作分析(Score>0.7)
贵州大学茶学院茶树资源育种团队李芳硕士(已毕业)为第一作者,牛素贞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200203-1)、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2019]1404)、国家科学基金项目(32060700)、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领域项目(KY[2021年]042)、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第126号一般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100307)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48130/BPR-2023-0003
来源: 中国茶叶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中国茶叶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