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为增进民众对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认知,提高对涉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自觉性,增加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接下来我们将陆续与大家分享4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39项传统制茶技艺及5项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小编接着为大家介绍恩施玉露、都匀毛尖、雨花茶以及蒙山茶的制作工艺。
绿茶篇⑤ 恩施玉露、都匀毛尖、
雨花茶、蒙山茶
1恩施玉露
2014年,绿茶制作技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恩施玉露“形似松针、清香持久”,主产于湖北省恩施市一带,属于蒸青针形绿茶。清代康熙年间,恩施茶商开创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清代,恩施玉露与西湖龙井、武夷岩茶等一起被列入名茶品目。
恩施玉露的制作以蒸青灶和焙炉为工具,流程包括鲜叶摊放、蒸青、搧干水气、炒头毛火、揉捻、铲二毛火、整形上光、焙火提香、拣选等,其中包含蒸、搧、抖、揉、铲、整六大核心技术和搂、端、搓、扎四大手法。
在蒸青中,以高温蒸汽穿透叶组织,破坏酶活性,除去茶叶的青草气。炒头毛火和铲二毛火是制作恩施玉露的重要工序,在炒头毛火中,将蒸青叶放在焙炉盘上,迅速捧叶高抛抖散,蒸发水分;而在铲二毛火中,在焙炉上用“铲”的手法炒茶,蒸发水分,整理形状。
制成的恩施玉露色泽绿润,条索匀整光滑,挺直如松针,香气清高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底绿亮匀整。独特的技艺,使恩施玉露独树一帜,且随着该茶的推广,多地开始创新技艺,创制出多种针形绿茶新花色。
2 都匀毛尖
2014年,绿茶制作技艺(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都匀毛尖茶主产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都匀市。都匀市纬度低、海拔高、日照少,且土层深厚,疏松湿润,内含大量有机质。
据清代乾隆年间的《重建西岳庙碑序》记载,清代都匀已有官办茶园;清代《题茶户壁》又专门描写了都匀茶农以独特方式制茶;民国《都匀县志稿》记载,都匀毛尖茶在1915年巴拿马赛会荣获优奖。
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流程复杂、精细,同一口锅“火中取宝,一气呵成”。整个技艺流程包括采摘、杀青、揉捻、搓团、提毫、烘焙等工序,其中,搓团是指以搓汤圆的手法,按某一特定方向将茶搓成茶团,而提毫则是将茶团放在两手掌中,摩擦滚动,使茶条相互摩擦起毫。
在整个加工过程中,抛炒,抖闷,抖揉,揉捻的方向、周数、次数及用力轻重等技巧随茶青的质量、湿度,以及加工的时间、程序、锅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制成的都匀毛尖茶外形条索卷曲,色泽鲜绿,白毫显露;汤色清澈,滋味鲜浓,回味甘甜,叶底淡黄明亮。其制作技艺是黔南布依族、苗族、水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3 雨花茶
2021年,绿茶制作技艺(雨花茶制作技艺)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雨花茶产于江苏省南京市,原名云雾茶,1959年更名为“雨花茶”。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20-50米的黄土岗地,产区雨水充沛,光照充足,为形成茶叶优异的内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雨花茶制作技艺始于清末在南京紫金山创立的“江南植茶公所”,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制茶技艺最终定型,传承至今。
雨花茶的技艺流程分为采摘、摊放、杀青、揉捻、毛火、整形、足火、精制、烘焙、包装。在一系列的工序中,整形最为关键,是集扁形茶类、卷曲形茶类优点于一身的针形茶技艺,在此过程中,制茶师将搓条、抓条理条技艺结合,茶叶在手掌中翻滚,最终形成松针形。
同时,筛分精制和烘焙也是技艺的核心。筛分精制指通过抖、撩、飘等筛法,将茶叶按粗细、长短、轻重分开;烘焙则是使用特制的斗笠状竹篾烘笼,将茶叶放在烘笼内从上而下翻滚。
雨花茶制作技艺是结合国内外的制茶技艺创制而成,流传至今。制成的雨花茶形似松针,紧细圆直,锋苗挺秀,色泽绿润,白毫隐露,香气高雅,滋味鲜醇,叶底嫩绿明亮,独特的品质使其具备了较高的文化和工艺价值。
4 蒙山茶
2021年,绿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蒙山茶主要产于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茶区一带,蒙顶山起伏连绵,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并且多微酸性土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品质卓越的茶叶。
蒙山茶始于汉,盛于唐、宋、明、清,经久不衰,是中国众多传统名茶品类中少有的多品类茶。根本GB/T 18665-2008,蒙山茶包括了由蒙顶黄芽、蒙顶石花、蒙顶甘露、蒙山毛峰、蒙山春露茶构成的特色名茶,还包括蒙山烘青绿茶、蒙山炒青绿茶、蒙山蒸青绿茶三类绿茶茶品,和蒙顶甘露花茶、蒙山毛峰花茶、蒙山香茗花茶与各级花茶等花茶茶品。
(蒙顶甘露干茶、茶汤、叶底)
蒙顶甘露创制于明代,对原料的要求极高,须采清明至谷雨间的名山本地群体品种茶树鲜叶,炒制时徒手在铁锅内抛撒翻炒,制茶师凭经验和手感观察茶叶温度、颜色、软硬及香气变化,再进行推揉解块、做形提毫,最后烘焙提香。
(蒙顶黄芽干茶、茶汤、叶底)
蒙顶黄芽的工艺流程分为鲜叶摊放、杀青、摊凉、炒二青、包黄、炒三青、堆黄、四炒、干燥提毫、烘干、整理、拼配、烘焙提香。制成的蒙顶黄芽外形扁平挺直、嫩黄油润,汤色浅杏绿明亮,香气甜香馥郁,滋味鲜爽甘醇,叶底黄亮鲜活。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严谨细腻,工序讲究,造就了蒙山茶色香味形兼具的特质。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真茶性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祛疾。” 如今,蒙山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颇受百姓的喜爱。
至此,在44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中,绿茶篇章的制作技艺介绍就结束了。回顾整个绿茶篇,我们向大家展示了西湖龙井、婺州举岩、紫笋茶、安吉白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碧螺春、信阳毛尖、婺源绿茶、恩施玉露、都匀毛尖、雨花茶、蒙山茶共十四项绿茶制作技艺, 希望通过我们的简单介绍,能增进大众对绿茶传统制作技艺的认识,提高大众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意识。了解茶,爱上茶,保护茶,传承茶。
接下来,我们将陆续开启其他茶类的制作技艺篇章,敬请期待!
来源: 中国茶叶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