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慈善事业,不断受到人们的批评和质疑,被扣上利益的标签。慈善,本来是为了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更加温暖,但是为什么会被扣上利益的标签呢?

我想本身来说,尽管慈善大多数是出于善意的目的,但是有部分慈善的确有时候会混合有利益的成分。今天来和大家聊聊这个事。


01,国外用慈善行为进行避税


当一个人的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如何处理个人的财富呢?把财富给继承者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不过,相对于我国的继承来说,国外就没那么轻松了,他们会对遗产收取昂贵的遗产税,这个税有多高呢?据说高达45%!这样下去,遗产直接打了对折,让大部分人肉疼不已,而做慈善的话,却可以避免这笔昂贵的遗产税,只要保证后代是慈善资产的负责人即可。于是不少富豪纷纷选择捐助的办法来躲避遗产税。


02,部分慈善的确会有一定的回报


这一点其实无论中美都一样,君不见各大高校搞校庆的时候,一个重要的仪式就是捐赠仪式,而不少富豪可以堂而皇之的坐在主席台上,他们在捐赠之后往往也会获得一定的回报。

至于更加传统的诈捐行为,就是《让子弹飞》里面的汤师爷给张麻子解读筹集善款的规则,大户们表面捐出然后引诱普通人捐款,最后筹集的善款再归还给大户,当然也有一丢丢分成。可以说是名利皆收。

告诉告诉你,县长上任,得巧立名目,拉拢豪绅,纳税捐款,他们交了,才能让百姓跟着交钱,得钱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by 汤师爷

这上面两个是客观的因素,但是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人们对于慈善根本的看法。


03,人们对慈善根本的看法


宽与律己,严于律人是很多人的真实情况。更别提我们喜欢用圣人来要求别人,而对自己可就宽容多了。于是,面对那些勇于捐助的人的话,就会持有苛刻的态度。

不少人会对捐款的人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他们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然后认为,所有的慈善的人都是有目的的。

如果一个人捐款很多,那这个人可能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无缘无故的,非亲非故的,干嘛捐款啊?会不会是钱权交易?会不会是谋取利益?一个人会有那么高尚?比如当年的著名慈善人物丛飞,他的故事真的是不忍卒读,可以说是一个典范了。

如果不好找的话,那就对他的行为进行判断,找到这个人的行为瑕疵,然后就心满意足了。比如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光标,这个人一直是很惹人争议的,他捐款往往被冠以各种“高调”、“炫富”之类的说法甚至还有人称之为骗子,而有意思的是,批判他的人不知道啥时候凑够陈光标级别的捐款……

当然,要是你再把钱捐给外国的话,那就更是众矢之的,比如当年高瓴资本的张磊捐款880万美元给他的母校耶鲁大学,结果网上骂声一片,各种卖国的说法不绝于耳,有时候想起来,真的是可笑,人家耶鲁培养了张磊也给张磊带来了巨大的收获,感激一下不是很正常么(顺便说,张磊还给人大捐了3个亿)


04,勿以善小而不为


最近在重读三国,刘备给儿子阿斗的遗言中有句千古名句流传至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当前的中国慈善,需要“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精神,爱心不分大小,捐助不分高下,只要能够捐助,我觉得对于整个社会都是有益处的。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一点点慈善汇聚在一起,让小爱变大爱,都会成为巨大的能量。

当然,也希望大家对慈善的人,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

尤记得小时候有一首很流行的歌曲,韦维的《爱的奉献》,歌词很简单却很优美: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017年,美国社会捐赠约合人民币26818.51亿元,而同年,中国的数字是1499.86亿元 ,大概相当于美国的5%左右,可以说发展空间巨大,期待未来中国的慈善总额能够更高。

来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