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第三届中国老年健康知识大赛学健康知识的科普效果,主办方向各医院征集了各类适合老年人学习的健康科普文章,我们将通过”健康大讲堂“栏目陆续分享。今天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洪涵涵带来关于慢阻肺的相关科普文章,欢迎老年朋友们学习。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慢性炎症反应有关。
来源:图虫慢阻肺的“三高一低”: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低诊断率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7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每年死亡近100万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也显示,我国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国之首,目前已成为居民第三位主要死因。我国慢阻肺总患病人数约1亿人,长期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慢阻肺的发病可给患者肺功能带来极大的、不可逆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劳动生活,造成残疾。因此在高发病率的基础上,由慢阻肺引发的高致残率也同样触目惊心。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慢阻肺的全民普及度并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2%的慢阻肺患者报告过有一次肺功能测试,公众对慢阻肺疾病的认知相当匮乏。
**为什么会患慢阻肺?**1. 吸烟或长期“二手烟”污染
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群体中,有吸烟史的比例高于90%。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化学物质可导致气道损伤、气流受限。二手烟的烟雾中化学物质燃烧更充分,毒性更高。
2.生活地区环境污染严重、长期接触粉尘、有毒有害气体、重金属颗粒物等
研究表明,生活环境污染程度、职业粉尘、有害气体等暴露程度与慢阻肺发病率呈正相关。减少污染与有害物质暴露可降低慢阻肺发病率,改善慢阻肺病情发展。
3. 年龄超过35岁
客观数据显示,慢阻肺属于老年慢性疾病,但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主要与吸烟人群增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肺功能逐渐下降,同等条件的风险暴露更容易导致慢阻肺的发生。
4. 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肺气肿等既往史
哮喘等疾病受遗传、环境因素影响,使气道呈高反应性,进而发生气流受限、气道重塑,最终发展为慢阻肺。
5. 感染因素
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尤其是幼儿期多发的下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慢阻肺形成的重要原因。感染因素可造成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损伤和慢性炎症,损害肺泡等肺组织,造成不可逆的肺功能下降。
来源:图虫**这些“信号”,应警惕慢阻肺!**慢阻肺最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或气促、喘息、胸闷等。慢性咳嗽随病程发展逐渐加重,可终生不愈。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发病初期可于劳力后出现,进展后在日常活动或平静状态下也可出现。慢阻肺早期症状易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相混淆。
来源:稿定素材肺功能检查,一吹就搞定!
慢阻肺诊断金标准是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辅助检查,内容包括肺通气、肺容量、肺换气以及呼吸动力功能测定。检查的方法较简单,无创无痛。受试者用鼻夹夹紧鼻子,含住口含嘴,根据检查者指令做平静呼吸或最大力量的吸气及呼气。有吸烟史、家族病史、长期暴露于粉尘或有毒有害物质环境、长期呼吸道感染、年龄超过40岁者属于慢阻肺高危人群,应当早期、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也有一定的禁忌症,不适用于患有心脏疾病,或部分卧床,无法采取坐立体位的患者。
来源:图虫**已经患有慢阻肺,我该注意些什么?**1. 戒烟
直接吸烟或间接吸入二手烟都是慢阻肺的高危因素,且二手烟在有害物质充分燃烧后产生的化学物质毒性更强。慢阻肺患者必须戒烟,并尽量远离弥漫二手烟的场所。
来源:图虫2. 环境改善
应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居住与生活环境,避免长期生活在空气质量差的地区。减少粉尘、化学物质、重金属颗粒物等造成的职业暴露,保持室内通风。
3.饮食
**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会增加二氧化碳产生,导致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加重。
**高蛋白饮食,增强机体免疫力。**如蛋、鱼类、猪肝、瘦肉等。减少奶制品的摄入。奶制品可使痰液粘稠不易排出,易导致肺部感染或感染加重。
**高维生素饮食。**可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增强支气管粘膜防御力,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呼吸道感染。高维生素饮食可起到支持疗法的作用,进而改善慢阻肺的症状体征。
4. 生活习惯
坚持运动,健康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尤其是冬天注意保暖,可通过冷水洗脸、加强体育锻炼等提高机体耐寒能力。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可通过吹笛子、呼吸操、瑜伽等增强肺功能。
5. 早期筛查
40岁以上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建议每年筛查一次肺功能。
6.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可显著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一般推荐慢阻肺病人每年坚持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50岁的慢阻肺患者,推荐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7. 积极治疗
遵医嘱按时规律服药,定期复诊。吸氧可改善机体摄养不足的情况,呼吸困难症状严重者可进行家庭氧疗。患者可在居家条件下每日持续低流量低浓度(1-2L/分)吸氧,吸氧时间每天>15小时。在家庭氧疗的过程中,应做到“四防”:防火、防热、防震、防油。氧疗装置应定期更换、清洁、消毒,确保安全用氧。
来源:图虫作者简介:
洪涵涵,女,副主任护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上海市护理学会呼吸护理专委会委员,黄浦区护理学会内科护理专委会委员,从事呼吸临床护理工作20余年,主持获批校级院级课题多项,SCI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致力于科普传播工作,发表科普作品多篇,获上海护理学会二等奖。
来源: 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