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碰到不少家长来咨询,说自家孩子一吃水果或者生冷食物就容易拉稀,好像脾胃很脆弱一样,很苦恼,询问得知大多是从宝宝添加辅食起就过食海鲜、水果等寒凉物品,那么现在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小儿泄泻。
小儿泄泻或称小儿腹泻病是以小儿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病症,是我国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小儿泄泻多见于2岁及以下小儿,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小儿泄泻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内伤乳食、脾胃虚弱等方面,病位主要在脾胃,可累及肝肾。
感受外邪: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脆弱,冷暖难以自知,易感受外邪而发病。外感风、寒、湿、热邪气均可导致泄泻。
内伤乳食: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力弱,饮食不知自节,若调护失宜、哺乳不当,饮食失节,或过食油腻、生冷的食物,使脾阳受损,运化受阻,脾胃不能消化腐熟水谷,可导致腹泻的发生。
脾胃虚弱: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迁延不愈,皆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则升清降浊、腐熟食物能力下降,而成脾虚泄泻。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特色疗法,以经络学说为基础,对相应穴位进行推拿、按揉,通过良性的机械刺激,调节脏腑气血阴阳,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起到止泻作用。小儿推拿还可减少患儿胃肠的负担,调整胃肠功能。
小儿推拿作用机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胃肠蠕动。推拿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患儿,抑制或兴奋患儿胃肠平滑肌,调节胃肠蠕动,减少胃肠物质的排泄。
2、增强胃肠消化及吸收功能。推拿能兴奋支配内脏的神经,促进患儿胃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使得患儿胃肠道消化和吸收能力增强。
3、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
方法:补脾经、摩腹、揉脐、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补脾经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补脾经,术者一手持宝宝拇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旋推宝宝拇指螺纹面;或以拇指端循宝宝拇指指尖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
适应症:补脾经常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肌肉薄弱等。
摩腹
位置:腹部
操作:术者用掌面或四指摩腹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适应症:用于治疗便秘、腹胀、厌食、伤食泄泻等。
揉脐
位置:脐中。
操作:患儿仰卧,术者用拇指端或掌根揉。
作用:温阳散寒、消食导滞。
适应症:治疗小儿腹泻、便秘、腹痛、疳积等。
揉足三里
位置: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约一横指处,当胫骨前肌上。
操作: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稍用力按揉。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调中,通络导滞,强身健体,是常用的补益要穴。
适应症:治疗腹胀、腹痛、呕吐、泄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及下肢痿软乏力等。
推上七节骨
位置:在第四腰椎(腰阳关穴)至尾椎骨端(长强穴)成一直线。
操作:患儿俯卧位,术者以拇指螺纹面桡侧或食、中两指螺纹面着力,自下向上直推。
作用:温阳止泻。
适应症:多用于治疗虚寒腹泻或久痢等。
揉龟尾
位置;龟尾又名长强,在尾椎骨端。
操作:患儿俯卧位,术者以拇指端或中指端着力,在龟尾上揉动。
作用:调理大肠,止泻通便。
适应症:治疗泄泻、便秘、脱肛、遗尿等。
辨证论治、对症加减:
寒湿泄,加补大肠、揉外劳宫、推三关,以温阳化湿止泄;
湿热泄,加清胃经、清小肠、清天河水,以清热利湿;
伤食泄,加揉板门、揉中脘、揉天枢,以消食导滞;
脾虚泄,加揉中脘、捏脊,以健脾和胃。
来源: 康复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