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从口入”这四个字是我们从小到大都被教育要注意的事儿,可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不少人会告诉我们有强大的免疫以及强酸的胃,那病从口入还成立吗?免疫和胃酸不会杀死病毒吗?

其实,病从口入的不仅仅是指病毒,还和我们的营养摄入有关,今天来和大家说下“病从口入”到底是怎么回事?


01,从消化问题来看病从口入


其实,免疫再强大也不能防御一切,更别提,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病从口入不单单是疾病,还有我们的营养摄入也有影响,而如果不注意,就可能引发疾病。

举个例子,消化问题。美食不可辜负,可如果消化不好,那么不仅美食被辜负,而且身体也会不适。随着年龄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也开始增加了,比如下面是天津地区的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DU)发病情况,可以看到中老年的肠胃发病数量明显较多【1】。

很多人把消化问题归结到年龄。的确,随着年龄增加,消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很多人感慨,老了。

但是,影响消化的问题不只是年龄,同样也包括肠道微生物。


02,简单说下肠道微生物


在我们的肠道中,存在着一个规模非常庞大的微生物群体,它就是肠道菌群又称为肠道微生物,是生活在肠道内的微生物的总称。不过,别小看肠道微生物,它们的存在可以说是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简单做个对比,我们人体的细胞数大概是40-60万亿左右,而肠道微生物的数量高达百万到千万亿;我们人体的细胞种类也就是几十种,而肠道菌群的种类高达上千种。

而肠道菌群对于我们的消化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人体的消化过程,促进消化,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我们人体一些无法直接代谢或者消化的物质,比如一些纤维素,肠道菌群就可以消化。

一旦肠道菌群失衡,轻则消化不良,或者出现各种腹泻之类的疾病,重则引发一系列消化系统疾病。

而肠道菌群,怎么来呢?答案是:摄入。我们日常环境中微生物无处不在,而一些微生物会随着食物水等进入到体内,经过艰难的旅途,最后一部分存活下来定植在肠道,形成了我们的肠道菌群。

如果我们摄入的菌群不健康了,那么就会导致肠道菌群受损,于是病也就来了,可见,“病从口入”也是有另一种思路。正因为如此,如果出现肠胃问题后能够及时的补充有益的微生物,那就可以一定程度挽救肠胃问题了,而这就是益生菌。益生菌,顾名思义就是对健康有益的微生物。


03,我们有哪些益生菌呢?


那么我们的益生菌到底有哪些呢?下图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一张肠道微生物图

怎么样,看着眼熟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其实,这俩不正是我们熟悉的益生菌吗?

没错,的确如此,我们市面上的益生菌产品中常见添加的益生菌本来就是肠道菌群中的优势菌群,正是因为我们对肠道微生物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可以长期和人类共存,于是研究人员才分离了这些菌群,进一步对其研究发现,这些菌类的确对人类有益。而伴随着市场和行业的发展,益生菌在市场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比如我们常见的某些酸奶、益生菌制剂产品等。


04,和摄入有关的除了微生物,还有钙


不仅仅是微生物,同样和我们摄入有关的还有钙。骨质疏松是一种非常常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骨骼疾病,其典型特点就是骨量减少、骨骼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以及骨强度降低,结果就是更容易出现骨折【2】。

而骨质疏松也是一个和年龄息息相关的疾病,基本上越过30岁之后,人体的骨密度就开始下降了,于是骨质疏松也开始跟随着出现。比如这是一个对不同年龄群体的骨密度调查,可以看到,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总体都呈现了下降的趋势【3】。

而和骨质疏松非常相关的因素就是:钙。

谈到钙,很多时候我们想到的是骨骼和生长,这毫无疑问是大众最熟悉的钙的作用,因为钙本身就是骨骼的组成成分。对于中老年人,由于消化问题及营养摄入不足,导致钙离子其实是缺乏的,于是当机体缺钙,就会从骨骼中分离钙去完成更重要的生理过程,结果就是:骨骼缺钙而变得疏松。


可以看到,消化以及营养,同样也是另一种“病从口入”。当然,不仅仅是钙,还有其他方面,比如我们的三高等,也属于病从口入。

所以,对于中老年人,正常的饮食问题是不大的,而非常值得关注的就是:因为营养摄入不足或者营养过剩导致的健康问题。正因为如此,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补充营养也是很讲究的。

[1]郭庆捷,曹泽伟.天津地区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分析[J].新医学,2010,41(02):104-106.

[2]Rozenberg, Serge, Olivier Bruyère, Pierre Bergmann, Etienne Cavalier, Evelien Gielen, Stefan Goemaere, Jean Marc Kaufman et al. "How to manage osteoporosis before the age of 50." Maturitas 138 (2020): 14-25.

[3]刘思瑶,熊立军.丰城市健康体检人群骨密度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22,44(12):64-66+99.

来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