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零食的种类非常丰富,大家都不会在意作为甜味来源的“糖”本身了。不过,相信你一定听说过“白糖”“红糖”这两个词,也许还尝过“黑糖”味的沙琪玛、奶茶等等。那么,你觉得这三种“糖”,区别在哪里呢?哪一种会更健康呢?

图源:soogif**1、**糖和糖,有啥不一样?

其实,这三种“糖”,再加上绵白糖、冰糖,就像“一根藤上七个瓜”,本质上其实都一样,都是“蔗糖”,只是因为“出生”的顺序不同才有了差别。

甘蔗(左)、甜菜(右)丨图源:拍信创意具体而言,用甜菜或甘蔗榨汁,就得到了蔗糖的溶液,称为“原糖”;用原糖提取糖汁、过滤不溶解的杂质之后,如果直接熬煮、浓缩、结晶,冷却之后就得到了成块的棕色糖块,称为红糖;如果再煮炼、结晶,就能得到白糖(也称白砂糖),而剩下的粘稠液体,称为糖蜜。将白糖用水重新溶解、除杂,再让其缓慢结晶,就能得到透明的、大块的、晶体状的糖——冰糖。而如果红糖中含有的糖蜜更多,则称为赤砂糖;在制作白糖时,控制降温速度,就能得到绵白糖

图源:拍信创意也就是说,这些糖都来自于甘蔗或甜菜,但纯度有所差异:冰糖是最纯净的,其次是白糖、绵白糖,红糖中的杂质含量相对较多,赤砂糖则杂质含量最多。当然,这里的“杂质”,并不带有贬义:它们带有甘蔗中的一些风味物质,本身对人体并没有害处,而且香气和滋味都比白糖更加丰富。就像酱油中的咸味来自于盐,但酱油的调味效果,显然不是食盐能够代替的。白砂糖自然也不能替代红糖嘛。**2、**黑糖是啥?

可能你已经发现了,上面说的那些糖里,并没有提到黑糖。如今,“黑糖奶茶”“黑糖饼干”“黑糖话梅”等食品相当常见。那黑糖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图源:签约摄影师/IC photo对此,还曾经发生过一个小争议:某人在超市买了一包某牌黑糖,却发现配料表上写着“红糖”,遂认为这是欺诈,并向当地市场监督部门举报。而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后认为,对于什么是“黑糖”,GB 13104-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糖》中并未规定,按照现行行业标准 QB/T 4567-2013,黑糖是“以甘蔗、甜菜及其制品为原料加工而得的深褐色食糖”。

换句话说,红糖和黑糖,并没有本质区别,无非是颜色深浅不同而已;然而,对颜色的判断,又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没有一个确定的技术标准。因此,把红糖叫做“黑糖”,法律上也是完全可以的。至于说黑糖的营养价值是否比红糖、白糖更高,虽然网上有诸多说法,但都没有可靠的实验数据可以佐证,因而目前尚无定论。

图源:soogif一句话,如果你很喜欢红糖、黑糖本身的风味,那选择它们是合理的;但如果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营养价值,恐怕就没有多大意义了。**3、**甜蜜的负担

尽管糖意味着人类很喜欢的甜味,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弃这种甜蜜了,最大的原因就是对健康的担心。毋庸讳言,无论是白糖、红糖还是黑糖,都意味着很高的热量,吃多了肯定会能量过剩。而摄入的能量过剩,会对人体的脏器带来很大的负荷,对健康也会带来风险,最直观的就是体重增加。

图源:拍信创意因此,世卫组织和我国卫健委,都提倡对自己、家人的每日的糖摄入量加以控制,每天最好不要超过25克。而这个数字,常常被我们一不小心超过了:一罐含糖饮料里的蔗糖,轻轻松松超过此数,更何况还有其他食物中隐藏的蔗糖呢,比如酸奶、方便面等等,同样也会增加糖的摄入,可谓防不胜防。实际上,比摄入多少克糖更重要的,是看这种糖的升糖指数(GI)。这个指数的意思,就是当你吃下含糖的食物、饮料之后,这些糖要多久才能转化为血糖,跑到你的血液中去。高GI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也就是血糖升得高。GI越高,也意味着食用者更容易发胖,更容易诱发糖尿病等慢性病,让人的面部组织更容易衰老。

图源:拍信创意那么,什么糖的GI高呢?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越是精制的糖,则GI就会越高。从这个意义上,红糖是比白糖更有利于健康的;但即便如此,无论哪种糖,吃多了依然会发胖哦!**4、**瞒天过海

而一个解决之道,就是开发各种“代糖”,或者说甜味剂,如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等等。这些物质可以骗过你的舌头,甜的程度轻松超过蔗糖,但又几乎没有热量,吃了也不担心会发胖。对于那些糖尿病患者而言,代糖堪称是最佳的选择了。当然,也有人怀疑,从较长的时间跨度上看,这些代糖到底是不是安全的呢?应该说,目前的科学技术并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副作用,应该说还是安全的。另外,还有人认为,代糖只是在味道上模拟蔗糖,但始终感觉味道略有一丝差距。实际上,世界各国很多厂商,都在研究这个问题,希望能早日做成吧。

罗汉果甜苷丨图源:拍信创意总之,白糖、红糖、黑糖,本质上都是蔗糖;三者本身都没有多大差异,喜欢吃哪个就吃哪个吧,别吃太多就好!本文来源:重庆科技馆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