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良好免疫源于优质睡眠

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对于儿童及青少年,睡眠除了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良好的睡眠还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巩固记忆并促进儿童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以及在神经内分泌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由于儿童异态睡眠认识不足,造成家长和孩子恐慌。今天我们就避---“误区”!

误区一:夜间睡眠大多是一觉到天亮

医生:

关于这一点,我们就要提到睡眠周期!每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大约持续90分钟。

我们的睡眠从非快速动眼期开始,全身代谢减慢,大部分区域脑神经元活动减弱,呼吸、心跳减慢,之后,睡眠开始进入快速动眼期。这时脑代谢与脑血流量增加,大部分区域脑神经元活动增加,球快速转动,除此之外,身体各器官处于完全放松状态。快速动眼期过后,人体又会进入非快速动眼期,如此交替往复。

误区二:小孩睡的时间越长越好

医生:

宝妈们,不要焦虑娃没按“要求”执行。睡眠时间因人而异。不过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婴儿16小时

青少年9小时

成年人7-8小时

有些成年人每晚睡5个小时就已经充足,而有的人则要睡10小时。

误区三:总有迷迷糊糊快睡着抽一下,查了网上说可能癫痫了

医生:

亲,这是睡眠肌阵挛。

刚入睡时肢体或全身突发的抽动。常伴梦境或跌落,使入睡终止而醒。睡眠肌阵挛属于生理现象,成人和儿童(也包括新生儿)均可以发生,儿童发生次数较多。若睡眠肌阵挛偶尔出现,无需紧张。

特别注意,新生儿是特殊人群,建议专科医院完善视频脑电图、头颅核磁共振鉴别。

误区四:小孩睡着没一会儿就惊恐哭闹,老人说撞邪了

医生:

这是夜惊症。

也称睡惊症,常见儿童或者青少年,表现为在非快动眼睡眠中恐惧、突然坐起、尖叫、哭喊、双目睁大直视、蹬踏等,常有大汗、自言自语但难以理解,对周围的事情毫无反应。1分钟或数分钟后缓解,继续入睡。少数甚至下床行走。夜惊发作很难被叫醒,即使被叫醒也显得意识不清,定向力障碍,次日难以回忆。

多数不需要吃药,及时解除使心理紧张的因素。

误区五:宝宝睡前点头,左右摇摆头,癫痫了?

医生:

这是睡眠摇头。

表现为睡眠中有规律的点头、左右摇摆头等,其动作迅速,有的孩子表现较为剧烈,甚至以头撞床板或墙。

一般不需治疗,随年龄的增长会自行消失。

误区六:噩梦缠身,周公解梦破噩梦

医生:

这是梦魇。

又称噩梦,表现为梦到内容恐怖的人或事,如梦见被人或怪兽追赶而腿跑不开、挣扎却动弹不得、透不过气,并引起梦中极度的恐惧、焦虑,大声哭喊着醒来,醒后仍感到惊恐,并因此难以认人。易被唤醒,儿童醒后意识清晰。

常见原因有心理因素,如看到或听到恐怖的事、紧张、情绪低落,睡前过饥或过饱,寄生虫、发烧等。

大多数不需用药,以安抚开导为主。

误区七:小孩睡着后到处捣鼓,叫了还没反应,梦游?癫痫?

医生:

这是睡行症。

通俗称梦游。表现在熟睡中突然起床,只是迷迷糊糊地坐起,做一些刻板、无目的的动作,如捏弄被子、做手势、穿衣服;或下床行走、开抽屉拿东西、倒水,甚至开门走到室外;多数目光和表情呆板,难以叫醒,对环境只有简单的反应,如在熟悉的环境中可以避免碰撞墙或桌椅,一般持续数分钟,个别可长达半小时以上,然后自己上床又继续正常的睡眠。多数不能回忆。可同时有夜惊和遗尿。

发作少、发育正常,多数不需要用药。但注意睡眠环境,注意关窗、关门,保管好尖锐物品等引起防止意外发生。

误区八:小孩睡着后床上哼哼唧唧,胡言乱语,睡觉也醉酒?

医生:

这是意识模糊性觉醒。

睡眠中不完全醒来,处于半睡半醒、意识不清、反应混乱的状态。仍然是儿童、青少年比较常见,常发生在深睡眠期,表现为小孩在睡眠中起身,发出哼哼唧唧声音,可以与家属有一定的交流,有时类似喝醉酒时的紊乱状态,多数答非所问,胡言乱语、乱发脾气等,事后多数不能回忆。

误区九:儿童睡觉腿不舒服,白天又正常,“生长痛”?

医生:

这可能是不安腿综合症。

不安腿综合征典型症状是夜间睡眠时,双下肢非疼痛性难以形容不适感,会不自主的活动以缓解不适。夜晚休息病情最严重,从而导致入睡困难。活动后可暂时缓解。突发性的腿部痉挛也不少见,导致患者短暂惊醒。建议医院完善血糖、血清铁、维生素B12、肾功能、促甲状腺素、头颅MRI检查进一步疾病鉴别。

关注儿童睡眠健康,还给孩子健康睡眠

作者:钟启姣(柳州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潭中院区)

审核:廖立红(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常委、柳州市潭中人民医院副院长)

编辑:吴齐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

本平台科普内容获中国科协科普部2022年度推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项目“全国学会科普能力提升项目-康复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资助

来源: 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