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有网友在问:人类在制造工具和人工取火之后,为什么还没能掌握农业生产技术? 也就是说,人类制造工具的历史约250万年,人工取火的历史约2-3万年,而农业定居历史却只有1万多年,这到底是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中间差了这么久?

之所以会隔着这么久,是因为这中间有个质变节点:新仙女木事件。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


01,新仙女木事件


这是一个在做进化尤其是分子人类学的人眼里非常标志性的事件——大概一万年前左右,地球发生了一次突然的气温变化,叫新仙女木事件。之所以叫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 impact hypothesis),是用一种叫仙女木的草本植物来命名,这种植物是在欧洲的沉积中发现。

换句话,那个时候,这种植物的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次事件的特征就是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在这之前,地球是温暖宜人,甚至南北极都融化了相当大的面积,然而在短短几十年内,地球温度迅速冷却了七八度,然而这种冰冻持续了近1000年。

而这一场迅速的变化,引发的结果就是,在之前吃着火锅唱着歌到处采集狩猎的古人类,一下子面临了饥荒的风险。


02,农业的驯化


穷则思变,于是他们开始寻找那些可以提供更加稳定的收入来源的内容,于是就出现了对农业的驯化。

你甚至能够从很多传说神话中寻找到很多有意思的痕迹。比如,神农尝百草,这个已经成为了经典故事,而这个故事的背后,就是当年人类寻找可以耕作、食用的植物,也就农作物的背后。

至于嫘祖养蚕之类的,也是类似的行为。

而扩大到全球层面上,主要是小麦和水稻。在西亚,当地人开始了驯化小麦,而在东亚,大概今天的长江下游位置,中国开始驯化水稻。

而这一切时间,最大的贡献就是导致了农业的到来,农业时代,人们不再大规模迁徙,开始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生息繁衍,最后就在这个地方出现了村庄,城镇,以及各种更加频繁的商业,最终结果就是:文明。


03,文明的诞生


说到文明,你无论如何吹嘘,都不会超过1万年,1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横亘了长达300万年,可以说从人类最早走出非洲(那一波人包括尼安德特人,中国的北京人等都属于这一波),智人虽然很牛逼,但是也没有看出他们在旧石器时代有多么优越的突破(相比之下)。

当真的面临绝对的危机的时候,智人的优越性开始展现,他们短时间内驯化了农业。有了农业,人类就不得不停留下来,开始开垦天地,只能定居,于是就出现了聚落,而不是狩猎采集生活。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我们人类史上早期文明,基本上是沿着河流的,因为河流能提供基本的水源,以及冲刷形成的土壤。

有了农业,人类开始更好的为自己的聚落建设发挥相应的努力,而农业的出现,也进一步对社会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诞生了更多的社会形式,最后出现了文明。

我们今天看到的,使用的那些内容,文字,法律,政府,历法,都是文明时代的产物,而在旧石器时代,这东西可是没有的。

这次新仙女木事件的突然爆发,放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非常短暂的一瞬间,但是这次突发的事情,却引发了人类文明的出现,可以称作是蝴蝶效应。


04,关于新仙女木事件的猜测


新仙女木事件,也有另一个名字叫克洛维斯彗星事件,克洛维斯彗星的撞击是引发这次事故的重要猜测之一。

比如其中一个撞击点应该是在今天的叙利亚地区,这里有个“AbuHureyra”的考古遗迹,目前已经被阿萨德湖淹没(据说格陵兰岛也有撞击点)。

在这个地方,发现了大量熔融玻璃,而这个要求2200℃以上才能,在一万多年前,人类是无法实现这个温度的。所以猜测这里是发生了一次极其剧烈、高速、高能碰撞,也就是彗星撞地球。

根据目前估测,事件发生在大约在12850年前,而那颗彗星(也有可能是小行星)直径可能超过4公里,并且不断分解,彗星的碎片撞击了北美、南美、欧洲和西亚,与新仙女木冷却事件的开始同时发生。

这个事件的影响极大,造成了包括猛犸象、剑齿虎和美洲马等的灭绝;还导致了北美克洛维斯文化的消失。

当然,这里面还是要指出,就是目前对于新仙女木事件的研究还有很多,比如为什么猛犸象灭绝了,北极熊却没灭绝?

比如"Black mats"假说,还有就是新仙女木事件引发的地球气候变化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顺便,其实竺可桢的经典作品《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也能看出来,在万年那个时候,有一波很低的时候。


最后,必须指出,驯化农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人类长期的采集狩猎中,其实古人类已经积累了一定农业知识,比如四季变化,他们一定是知道的,比如哪些农作物好吃,他们也是有经验的,这种知识,那些与世隔绝的亚马逊原始人也很有经验。

甚至,可能在这期间,人类还进行过相应的尝试种植,以及囤积食物来越冬。

但是没有像1万年之后人类大规模开始农业那样子成体系。我们也不需要过度神秘化这些内容。也没必要认为万年以前的古人类是纯粹的野人,毕竟,那个年代,它们都已经学会了绘画,在岩壁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了。

来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