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患病人数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是30~50岁人群的“隐形杀手”。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以下称“指南”)指出为了及时发现和检出血脂异常,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h内检测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 血脂异常重在“调”

血脂异常的病因分两类:1.继发性血脂异常: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包括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某些药物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2.原发性血脂异常:

(1)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血脂异常。

(2)由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也称家族性高脂血症。无论是继发性血脂异常还是原发性血脂异常,治疗时都需要综合调理、全面改善。“坏胆固醇”LDL-C、TC和TG需要调低,而“好胆固醇”HDL-C则越高越好。因此,血脂异常的干预和治疗重在“调”。

生活方式调整是重点

治疗性生活方式调整**(TLC)是指针对已明确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善措施,包括:饮食结构的改变、控制体重、保证体力锻炼的强度、戒烟、限制饮酒。研究表明,TLC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指南指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也明显升高。那么,不同年龄段血脂异常者如何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的调整?

中青年人中青年人血脂高,主要源于生活方式不当(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及吸烟等)和家族遗传(尤其是直系亲属有早发病者)。所以改善生活方式是干预中青年人高血脂的第一要务:
**第一,戒烟限酒。**完全戒烟和有效避免吸入二手烟,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HDL-C水平升高。可选择戒烟门诊、戒烟热线咨询以及药物来协助戒烟。饮酒对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证据尚不确切,目前仍提倡限制饮酒。
第二,合理膳食。TC、LDL-C偏高

  • 饮食中胆固醇摄入量<200 mg/d。
  • 不建议吃动物内脏、脑、蛋黄、鱼子酱、虾酱,以及螃蟹、鱿鱼等无鳞鱼类。
  • 适当多进食含植物固醇的食物,黄豆及其制品最佳,青豆次之。植物固醇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总胆固醇水平。

HDL-C****偏低

  • 适当补充富含Ω-3的食物,如深海鱼等。
  • 增加富含水溶性纤维的食物,主要为水果蔬菜。
  • 忌食反式脂肪,少摄入饱和脂肪,如动物油脂、棕榈油等。
  • 戒烟,并增加有氧运动。

TG****偏高

  • 脂肪摄入量≤50 g/d。
  • 优选橄榄油、菜籽油,适量使用椰子油有助于降低血脂。
  • 适量进食水果,不超过200 g/d。
  • 适量进食坚果,不超过25 g/d。
  • 蛋白质食物以豆制品、去皮禽肉、鱼类、精瘦肉、蛋类为主,可以适量补充富含Ω-3的食物。
  • 乳品类最好选择低脂或脱脂奶制品。
  •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比如,多吃粗粮、杂粮、蔬菜,可帮助减少脂肪的吸收。

第三,控制体重。维持健康体重(BMI=20.0~23.9 kg/m2****)******,有利于血脂控制。**合并超重或肥胖的血脂异常患者,能量摄入应低于消耗,同时优化饮食结构、增强运动,争取控制体重增长并逐渐减重至理想状态。
**第四,保持半小时左右的有氧运动。**运动可以增加HDL-C的含量,增加血脂的代谢,对高脂血症有非常好的调节效果。
老年人

根据《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老年血脂异常高发与其生理、病理特点相关,LDL-C吸收增加而代谢减慢,TG和HDL-C合成异常,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其他合并疾病影响均可能造成血脂异常。
老年血脂管理策略需结合老年患者自身特点,并根据ASCVD危险分层综合评估,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基本治疗措施,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规律运动均不可少。

来源: 全科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