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跟华子说,他吃阿托伐他汀后肌肉疼痛,换成瑞舒伐他汀后还是肌肉疼痛,可不可以换成非诺贝特呢?华子告诉他,他汀与贝特的治疗目标不同,不建议换药。
他汀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胆固醇的合成,可以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较低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贝特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甘油三酯(TG),对胆固醇的降低作用较弱,无法代替他汀的作用。
一、可以选择中效他汀
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出现肌肉疼痛、乏力的不良反应,此种不良反应与他汀的降脂强度相关,比如说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都可以把LDL-C水平降低50%以上,是强效他汀,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就会高一些。
相对来说,其他的中效他汀降脂强度较低,引起肌肉疼痛的概率较小,不耐受强效他汀的人,可以尝试选择中效他汀继续治疗。比如说匹伐他汀、普伐他汀的不良反应较小,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替换强效他汀。
中成药里的血脂康,主要成分是洛伐他汀及其类似物,不良反应较低,也可以用于不耐受强效他汀的替代治疗。
二、选择其他降脂药物
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也有可能造成肌肉疼痛的不良反应,此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甘油三酯,虽然甘油三酯也有心血管危害,但危害性小于LDL-C,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控制LDL-C是核心目标。
如果不能耐受任何他汀类药物,也要选择能降低LDL-C的其他降脂药物。
比如说贝派地酸,也可以降低LDL-C水平,减少心血管风险,而且不良反应小,可以替代他汀。不过目前此药在中国尚未上市,获取药物有些困难。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海博麦布等),可以降低LDL-C水平,但降脂强度较弱,常与他汀或是其他降脂药物联用,才能达到满意药效。
PCSK9抑制剂(如依洛尤单抗、托莱西单抗、英克司兰等),可以大幅降低LDL-C水平,降脂强度最高,其中依洛尤单抗已被FDA批准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三、尽量保留他汀治疗
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LDL-C水平,还有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改善内皮代谢,抗氧化等作用,逆转动脉斑块的证据最为充分,而且服用方便,价格低廉,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坚持他汀治疗的获益会更大。
出现轻度的肌肉疼痛、乏力时,可以检查肌酸激酶(CK)水平,如果没有超过上限4倍,可以继续用药。如果无法耐受高强度他汀,可以换成中低强度他汀或是减少他汀剂量,如果不能使LDL-C水平达标,可以与其他的降脂药物联用。
也就是说,只要能耐受,就要尽量把他汀保留在治疗方案中,以获取最大的治疗效果。
总结一下,服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强效他汀出现肌肉疼痛,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为中效他汀或是能降低LDL-C水平的其他降脂药物。而贝特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甘油三酯,并不能代替他汀。
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来源: 药师华子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药师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