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换季,不少家长就会发现孩子频繁打喷嚏、揉鼻子、流清水样鼻涕,以为是普通感冒,吃了药却不见好。其实,这可能不是感冒,而是儿童过敏性鼻炎在“作祟”。


一、如何快速区分:过敏性鼻炎 VS 普通感冒?


很多家长容易混淆两者,耽误护理时机。记住这3个核心区别,快速判断:

症状持续时间:普通感冒一般7至10天会自愈;过敏性鼻炎症状常持续2周以上,接触过敏原后会反复发作。

鼻涕性状:感冒初期流清水涕,后期变稠、变黄;过敏性鼻炎多为清水样鼻涕,量多且持续。

伴随症状:感冒常伴有发热、咽痛、咳嗽等全身症状;过敏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鼻部不适,可能伴随眼痒、流泪,但无发热。


二、孩子过敏,罪魁祸首是谁?


常见的过敏原主要分两类,家长可针对性规避:

1.吸入性过敏原(最常见):花粉(春秋季高发)、尘螨(床单、地毯、玩偶中多)、霉菌(潮湿角落、空调滤网)、宠物毛发皮屑。

2.食物性过敏原:牛奶、鸡蛋、海鲜、坚果等,部分孩子吃后可能诱发或加重鼻炎症状。



三、孩子鼻炎发作,家长该做什么?


1. 避开过敏原(最根本)

春秋花粉季,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戴口罩、眼镜,回家后及时清洗脸、鼻、换衣服。

定期清洁家居,每周用55℃以上热水洗床单、被罩,减少尘螨;避免使用毛绒玩具、地毯,保持室内干燥,定期除霉。

若对宠物过敏,尽量避免饲养;若已饲养,需勤给宠物洗澡、清理毛发。

2. 正确清洁鼻腔

用生理盐水鼻腔喷雾或洗鼻器每天清洗1-2次,帮助冲洗掉鼻腔内的过敏原、分泌物,缓解鼻塞和鼻痒。操作时注意姿势,让孩子身体前倾,避免仰头导致盐水流入喉咙。

3. 规范用药(遵医嘱是关键)

抗组胺药:缓解打喷嚏、鼻痒、流清涕,常用儿童剂型有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需按年龄和体重用药。

鼻用糖皮质激素喷剂:控制鼻黏膜炎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停药或加量。

切勿给孩子滥用成人鼻炎药或“偏方”,避免加重症状或引发副作用。


四、这些误区,家长别踩坑!


❌ 误区1:“孩子大了鼻炎会自己好,不用管”

长期鼻炎可能影响孩子睡眠(张口呼吸、打鼾)、注意力,甚至导致腺样体肥大、颌面发育异常,需及时干预。

❌ 误区2:“鼻炎是小毛病,随便买药用”

不同类型鼻炎用药不同,盲目用药可能延误病情,必须先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误区3:“洗鼻会伤孩子鼻腔,不敢做”

正确使用生理盐水洗鼻是安全的,反而能保护鼻黏膜,帮助恢复鼻腔正常功能。

儿童过敏性鼻炎虽无法“根治”,但通过科学的规避和护理,能有效减少发作、减轻症状,让孩子少遭罪。如果孩子症状频繁发作,影响生活,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或儿科就诊,早干预早轻松!

来源: 健康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