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的吴女士日常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熬夜,同时还需兼顾家庭琐事。长期劳累与思虑过度影响了她的睡眠质量,常常整夜难以入眠,即便入睡也多梦易醒。这导致她记忆力明显下降,白天工作时容易感到疲倦,工作效率也受到影响。
在朋友推荐下,她来到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朱伟主任医师门诊求诊。
朱伟主任医师运用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进行辨证,将其症状归纳为心脾两虚型。针对这一证型,朱伟主任医师为吴女士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经过系统调理,吴女士的失眠症状显著改善。良好的休息帮助她更好地平衡了工作与生活,幸福指数也随之大幅提升。
思虑过多,伤及心脾
中医理论将“思”列为七情之一,正常的思考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一部分,但过度思虑则会成为致病因素。《黄帝内经》指出:“思则气结”,过度思虑会影响气机的运动,导致脏腑气机升降出入失调,气血机能紊乱。
思虑主要损伤心脾两脏:“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思虑过度时,心脾两脏同时受损,导致心血暗耗,脾气郁结。
(▲AI图)
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可能过度思虑已经在影响您的健康:
1. 食欲不振,脘腹胀闷;
2. 心悸失眠,多梦易醒;
3. 倦怠乏力,精神难以集中;
4. 健忘头晕,面色萎黄;
5. 女性可能出现月经不调。
中医调理之道
1. 药食同源调理
脾胃为后天之本,调理脾胃是缓解过度思虑的重要环节。平日可食用:
小米粥:可养胃安神;
山药:可补脾益肺,补肾固精;
红枣: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茯苓:可健脾宁心;
莲子:可清心醒脾,补中养神。
(▲AI图)
2. 针灸疗法:疏通经络,安神定志,平衡阴阳
内关穴:宁心除烦、和胃降逆;
足三里:健脾和胃、补中益气;
神门穴:养心安神,调理气血;
百会穴:醒脑开窍、安神定志;
三阴交:健脾益血、调肝补肾。
一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针刺手法,辨证施针。
3. 耳穴技术:调和脏腑
通过刺激神门、心、脾、肝、枕、皮质下、交感等穴位,起到宁心安神、疏肝解郁、健脾益气的综合作用,从而打破思维的恶性循环,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物理性心理调理”。
4. 中药汤剂
吴女士自述近期常出现夜间睡眠问题,往往入睡不久即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并伴有明显的记忆力减退。白天工作时易感疲倦,食欲不振,面色亦较之前泛黄。
朱伟主任医师辨证论治,为其处方以归脾汤加减——方中用白术、黄芪、当归、龙眼肉等药物补益心脾,以酸枣仁、远志、茯神等宁心安神。
注意:中药功效及主治差异显著,具体用药需因人而异,务必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 运动导引调气:帮助疏通郁结的气机
太极拳中的舒缓动作;
每日散步30分钟以上;
这些温和运动有助于气血流通,解除气结状态。
(▲AI图)
6. 情志相胜疗法
中医采用“以情胜情”的治法,认为“思胜恐”、“怒胜思”。适度的愤怒可以化解过度思虑,但这并非鼓励人们随意发怒,而是通过观看一些激励性、振奋人心的影视作品或活动,来调动身体阳气,打破思虑的循环。
养成护心的好习惯
预防过度思虑,还需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
1. 设定“忧虑时间”:每天给自己限定10~15分钟专门思考问题的时间,其他时间提醒自己停止过度思考。
2. 练习正念冥想:将注意力拉回到当下呼吸和身体感受。
3. 保持规律作息:晚上11点前入睡,因为子时(23:00-1:00)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时,应进入睡眠状态以养心神。
4. 减少信息过载:适当远离手机和社交媒体,给大脑休息的时间。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朱伟主任医师提醒,心宽一寸,病退一丈。思虑是人类的特殊能力,但过度使用则会反伤自身。中医讲究“中和之道”,任何情感和思维活动都应适度。当你发现自己陷入过度思虑的漩涡时,不妨采用中医的方法调理身心,让思绪回归平静,守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 蒋笑涵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