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渴望更多的休息时间。然而,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睡了很长时间,醒来时却感到比之前更加疲惫?这似乎与我们对睡眠的直觉相悖。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睡眠的悖论,从科学的角度解开这个谜团。

睡眠的科学

睡眠是大脑和身体恢复和修复的关键过程。想象你的睡眠是一次穿越神秘森林的探险,而睡眠的各个阶段则是你在森林中遇到的不同风景和体验。在这个探险中,你将遇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森林区域:REM(快速眼动)睡眠和NREM(非快速眼动)睡眠。
第一阶段:森林的入口(NREM 1)
森林的入口:你刚刚踏入森林,周围是熟悉的环境,但你已经感觉到一种宁静和放松。这个阶段,你的身体开始放松,肌肉开始松弛,心跳和呼吸变得缓慢。就像森林的入口,你开始从清醒的世界过渡到睡眠的边缘。这是NREM睡眠的开始,标志着睡眠周期的开始。
第二阶段:森林的深处(NREM 2)
森林的深处:你继续深入森林,周围是茂密的树木和宁静的空气。在这个阶段,你的身体进一步放松,大脑开始产生短暂的睡眠波,称为睡眠纺锤波和K复合波。这些波形就像是森林深处偶尔传来的鸟鸣和小动物的叫声,提醒你已经远离了入口的喧嚣。这是NREM睡眠的第二阶段,也是睡眠周期中最为常见的阶段。
第三阶段:森林的静谧(NREM 3)
森林的静谧:你来到了森林中最安静的地方,这里只有最深沉的宁静和黑暗。在这个阶段,你的大脑开始产生慢波睡眠,这是深度睡眠的标志。就像森林的静谧,你的身体和大脑都在进行重要的恢复工作,比如身体的修复和生长激素的分泌。这是NREM睡眠的第三阶段,也被称为深度睡眠。
第四阶段:梦境的花园(REM)
梦境的花园:在森林的最深处,你发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花园。在这个阶段,你的大脑非常活跃,就像花园中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你的眼睛可能会快速移动,大脑在处理梦境。这个阶段的睡眠对记忆的巩固和情绪的调节至关重要。这是REM睡眠,它标志着睡眠周期的另一个重要阶段。
第五阶段:森林的循环
就像你在森林中从入口到深处,再到静谧的森林和梦境的花园,你的睡眠也在这些阶段之间循环。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大约需要90分钟,随着夜深人静,你的大脑会逐渐减少深度睡眠的时间,增加梦境花园的时间。这个循环会持续整晚,直到你醒来。

大脑是如何调控睡眠的呢?

睡眠,这个看似简单却又神奇的过程,背后隐藏着大脑的多个秘密机制,它们共同协作,影响我们的每一个觉醒和入睡时刻。
**“脑干和睡眠调节”**脑干,就像大脑的保安中心,掌管着我们的清醒状态。网状激活系统(RAS)就像一盏明灯,当它闪耀时,我们亢奋不已;当它暗淡下来,我们就开始打哈欠了。
**“松果体和褪黑素”**松果体位于大脑深处,像是我们身体的“调节器”。它负责分泌褪黑素,一种“催眠小精灵”。在光线昏暗时,它们会大显身手,催促我们安然入眠;而光线充足时,它们则默默退场,让我们保持清醒。
**“下丘脑和睡眠-觉醒周期”**下丘脑,是我们生理活动的“时钟塔”。视交叉上核(SCN),就像是一位“时间管理者”,通过调节褪黑素的流量,精确控制我们的“生物钟”。
**“前额叶皮层和睡眠需求”**前额叶皮层,大脑的“执行总裁”,负责规划和决策。它还会时不时发出“休息警告”,当我们太久未休息时,它会强烈建议我们去睡觉,让身体和大脑充电。
**“脑内神经递质系统”**大脑中的各种神经递质,就像是一支默契的乐队,各司其职:血清素:既是情绪的守护神,也是睡眠的开关。多巴胺:不仅能让我们享受奖励,还能提神醒脑。去甲肾上腺素:是大脑的“戒备兵”,时刻警醒。腺苷:它是“睡眠压力计”,随着清醒时间的增加而不断积累,最终催促我们赶快去睡觉!

睡醒后感到累的原因是什么呢?

1.睡眠质量差
即使睡眠时间长,如果睡眠质量差,比如频繁醒来或睡眠周期被打断,醒来时仍然会感到疲倦。这是因为深度睡眠和REM睡眠的中断会减少,导致身体和大脑没有得到充分的恢复。
2.睡眠惯性
睡眠惯性,也被称为睡眠惰性或睡眠启动障碍,是指人们在从睡眠状态醒来后的一段时间内,感到昏昏欲睡、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或认知功能下降的现象。睡眠惯性的产生与大脑在睡眠周期中的不同阶段有关。在深度睡眠阶段,大脑的活动减慢,身体的代谢率降低,体温和心率下降。当人们被唤醒时,大脑需要时间来重新激活和调整到清醒状态,这个过程可能伴随着短暂的不适感和认知功能的下降。
3.生物钟紊乱
我们的生物钟(昼夜节律)调节着睡眠和觉醒周期。如果睡眠时间与生物钟不匹配,比如白天睡太多或晚上睡得太晚,可能会导致生物钟紊乱,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4.睡眠债务
睡眠债务(Sleep Debt)是指由于长期睡眠不足累积起来的睡眠赤字。就像财务上的债务一样,睡眠债务是由于未能获得足够的睡眠来满足身体和大脑的需要而积累起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赤字会增加,导致身体和心理功能的下降。虽然偶尔通过长时间睡眠来偿还债务可能有助于恢复,但如果经常这样做,可能会打乱正常的睡眠模式,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5.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指影响个体入睡、维持睡眠或睡眠质量的各种问题。睡眠障碍的种类繁多,其中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难以入睡、夜间频繁醒来或早醒,以及睡眠质量差。另外,肥胖、扁桃体肥大或上呼吸道结构异常可能会导致呼吸在睡眠期间反复停止和恢复,这被称为睡眠呼吸暂停,这可能导致睡眠中断,导致白天嗜睡和疲劳。

如何获得良好的睡眠?

1.“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
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是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的关键。科学告诉我们,晚上10点到10点半是最佳的入睡时间,而午夜12点到凌晨3点则是人体自然进入深度睡眠的黄金时间段。
2.“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确保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是提升睡眠质量的必要条件。一个舒适的环境有助于我们更快速地进入深度睡眠,从而享受充足的休息。
3.“避免咖啡因和酒精”
特别是在睡前几小时,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它们会干扰睡眠周期,导致难以入眠和睡眠质量不佳。
4.“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或瑜伽,可以有效改善睡眠质量。然而,要注意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激活身体过多而影响入眠。
5.“避免晚上使用电子设备”
至少在睡前一小时停止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它们的蓝光影响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使我们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6.“放松身心”
使用冥想、深呼吸或温和的伸展运动来放松身心,有助于减少白天的压力和焦虑,为安心入眠创造条件。

结语

睡眠是恢复精力和保持健康的关键。虽然常常认为睡得越多越好,但实际上,睡眠质量远比睡眠时间更为重要。我们感到疲惫并不完全是因为睡眠时间的长短,而更多是由于睡眠质量的好坏。科学研究揭示了睡眠对身体和心理的重要作用,而有效的睡眠习惯则是确保获得高质量睡眠的关键。当我们科学地管理睡眠,我们能够在每天醒来时充满活力和精神,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让我们一起学习和实践,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吧!

来源: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