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打针、扎针,医学术语叫做注射,注射不同于吃药,药物注射到体内后,可快速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到达病灶并开始起作用。
按药物注入部位的深浅,注射可分为皮内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4种注射方式。但选择哪种注射方式是很有讲究的,不同的注射方式对注射部位和药物种类与用量都有严格的要求。
肌肉注射(简称肌注)是指将药剂注入到肌肉组织内的注射方式。提起肌肉注射,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臀部一紧,想起了某个痛彻心扉的时刻。为什么肌肉注射这么疼呢?是因为肌注要穿过更多层组织,使用的针头较粗,并且适用于肌注的主要是不宜用作静脉注射,刺激性较强,用量较大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氨苄、庆大霉素、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狂犬疫苗等,其药效要比皮下注射更迅速。
面积大,肌肉组织较厚的臀大肌是肌注较常选用的部分,其他适用部位还包括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和上臂三角肌等。由于臀大肌深处分布着人类全身最粗大的坐骨神经,为了避免使坐骨神经受到损伤,所以进行肌注时精准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有时也会选择上臂的三角肌处进行肌注,但由于该部位肌肉层相对较薄,所以不适于药剂量较大的肌注。
来源: 身边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