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刘思佳 校对:高 瑞 审核:杨鹏斌

第三届宁夏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灵武市第一中学-李翔-辅导老师:黄敏

“你怎么睡得着的,你这个年龄段,你怎么睡得着觉”,电子闹钟里一边播放着汤家凤的视频,一边播放着鼓舞人心的“名言”。乍一看时间,已经八点半了,距离第一节材料课还有不到半个小时。我慌慌忙忙地起了床,而我的AI管家却有条不紊地提醒着我下一步该做什么,它总是能给我出最快速、最高效的做事程序。就这样,我坐着家里的无人电车前往学校。 一路上,太阳光挤破头皮似的穿过那厚厚的霾层,大大小小的电车比比皆是。道路上也没有了喧嚣,电车之间可以通过卫星定位,远程电磁波交流实现互不干扰。我也不用怕无人汽车没电,道路底下连接着路旁的太阳能晶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可以实时为电车实施无线充电。这样,我就又可以在后视屏上看看Science上的paper。

到了班里,首先要到门口的人脸识别系统进行打卡,“早上好,司丢邓同学。”机器人老师早已到达班级,“早上好,斯玛特老师!”她总是能清楚我们班上每个同学的名字。我边对老师微笑,边走到了自己座位。斯玛特老师是一个体型微胖的鹅蛋形机器人,她是一个全能型天才,文理双全。如果拿老师去做图灵实验,图灵来了也难以辨别真假。老师搭载了GPT⁻66,是全世界最迅速,最全面的语言模块系统,以及鸿蒙OS⁻2077的芯片,给我们讲课简直是大材小用。而且老师的声音动听,思路清晰,时不时还会利用自身的投影仪,通过动画的方式向我们简述那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她总是能把索然无味的事,变得津津有味。这节的材料化学课也是她给我们讲解。 斯玛特老师嘴上一边说“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指由碳、氢、氧等元素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另一边,课桌前搭载的全息投影就将聚乙烯,双甘油脂肪酸酯等一些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展现在每个同学的面前。包括它们的分子式,球棍模型以及空间填充模型,课桌上的平板还可以选择自己的课程。比如我现在是博一,只需要对它说“小因小因,查找材料化学中关于介孔材料的论文”,根据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它就能几秒钟在浩瀚的论文海洋中找到你想要的论文。当有同学主动提出观点时,那位同学就将自己的屏幕共享到其他同学的屏幕上,自己一边挥挥手指,一边畅所欲言。就这样,在老师与同学的思想火花的碰撞下,每节课都是那么生动有趣。

下课后,回家的路上伴随着夕阳,在无人电车上喝着咖啡,听着音乐,好不快活。到家后,继续研究介孔材料。一边在互联网上查询相关论文,一边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材料模型,让我的论文在图片论据上有了强硬的基石。经过我的反复修改确认,将论文发给斯玛特老师。斯玛特老师经过查重以及简单的修改,将这篇论文发布到了Science上,这也是我博士生涯的第一篇论文。

AI是把双刃剑,利用得好与否取决于人类。AI已经完全融入了人类生活,人们也必须学会适应。就像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一样:适者生存。只有人与AI相得益彰,我们才能品味上赛博人生。

来源: 宁夏科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