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临,高温天气下,儿童青少年在户外,耍时间长、运动量大,很容易感到不舒服甚至中暑,重度中暑,又称作“热射病”,是每年夏天的“高温杀手”,如何平安度过暑假,这份儿童避暑指南,各位家长朋友可一定要收好。

先来看些案例案例警示一

2025年7 月 4 日下午,山东烟台市芝罘区一中学一名 12 岁男生在操场参加完 400 米体测后倒地。当日 14:52,患者被送至烟台海港医院时仍无自主呼吸、无脉搏,意识消失。经抢救无效,家属于 17:15 放弃抢救并签字。

案例警示二

2023年7月,一名儿童在户外长时间运动后未饮水,出现神志不清情况,被家属送医院诊治。院内医生为其测体温41摄氏度,诊断为热射病,给予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并物理降温。后该儿童转诊接受进一步救治。

案例警示三

2022年8 月 23 日下午 3 时许,广东一名 9 岁男童被母亲驾车带到工厂,母亲停车后将孩子遗忘在车上。到 16 时左右发现孩子不见,找到时男孩趴在车里,几乎没有反应。送医后诊断为热射病,孩子入院时体温已超过 42℃,处于昏迷状态。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因高温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效,体内热量过度蓄积引发的致命性疾病。

该病最可怕的是,从轻微中暑发展到致命性热射病,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小时,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无汗、高热等症状,不及时救治,将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伤甚至死亡。

热射病不仅易发生于户外阳光暴晒环境下,长时间处在密闭、****通风条件差的环境下,也容易得热射病。为什么儿童更容易得热射病

**1.体温调节能力差:**儿童汗腺发育不完善,出汗少,散热慢。

**2.代谢快、产热多:**单位体重产生的热量比成人更高。

**3.表达能力有限:**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不适,等家长发现时可能已经很严重。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家长需警惕!

1.先兆中暑(立即干预):

脸通红、烦躁、口渴;大量出汗、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哭闹不安。

2.热射病危险信号(必须送医)

体温>40℃(摸皮肤烫手,但可能无汗);意识模糊、抽搐或昏迷(如叫不醒、胡言乱语);皮肤干燥无汗(严重时反而停止出汗);呕吐、呼吸急促、心跳极快。

注意: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不适,可能表现为“拒奶、持续哭闹、前囟门凹陷(脱水)”,需格外关注。

来源: 国家应急科普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