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医生,最近嗓子干的冒火,还老咳嗽,是为啥呀?”“入秋后胃口变好了,吃得多了不少,咋才能不长肉呢?”近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体重管理门诊里,孙贵香教授常被这样的问题围绕,她笑着耐心地向患者们解释:“立秋到了,身体在提醒你,该换种养生方式啦!”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夏日的炎热渐渐消退,秋风的清爽已悄然来临。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承夏启秋的重要节点,天地中的阳气渐消,阴气渐长。此时若能顺应时节做好养生,既能把夏天耗损的元气补回来,又能避免腰腹悄悄囤积“游泳圈”,可谓一举两得。

一、害怕“秋老虎”?吃对就舒服

“秋老虎”指的是立秋前后出现的短暂回热天气,入秋之后,昼夜温差变大,但白天依然炎热,空气变得干燥。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秋与肺相应,秋燥之邪最易通过口、鼻、呼吸道入侵,伤及肺津,让人出现咽干、咳嗽、鼻燥等不适。

因此,应对“秋老虎”,我们的首要之务是滋阴润燥,保护人体的津液。这时候,几道清润药膳恰能派上用场。

(一)沙参白鸭汤

1.原料组成:北沙参30g,莲藕500g,水鸭半只,盐适量。

2.制作方法:莲藕洗净切块,水鸭切块焯水去血沫,将鸭肉、莲藕、北沙参一起放入砂锅后,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开5分钟,转小火慢炖5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3.适宜人群:养阴清热、润肺止咳。适用于秋燥干咳、少痰,咽喉干痒肿痛,天气干燥引起的鼻出血等症状。需注意,阳虚体质、痰湿较重的人群不宜多食。

(二)五汁饮

1.原料组成:梨200g,荸荠500g,鲜芦根100g(干品减半),鲜麦门冬50g(干品减半),藕500g。

2.制作方法:梨去皮、核,荸荠去皮,苇根洗净,麦门冬切碎,藕去皮、节,将所有食材果汁机榨汁,可凉饮,不喜凉者可隔水炖温服。如无鲜苇根、鲜麦门冬,亦可选用干品另煎和服。

3.适宜人群:清热润燥,养阴生津。可用于秋季燥热伤肺引起的口干、干咳、咽干、咽痛、皮肤干燥。但素体阳虚或脾胃虚寒者不宜多服。

二、盲目贴秋膘?小心体重悄悄飙

夏季气温偏高,食欲下降,立秋之后,食欲开始变好,不少人心里总念叨着“得好好补补,不能亏待了自己的肚子”,可补着补着,体重就涨了起来,令人很是苦恼

“贴秋膘”有益于恢复夏天耗伤的元气,但“贴秋膘”并非是让我们敞开肚皮胡乱吃喝,如果摄入太多肥甘厚腻的食物,既容易损伤脾胃,又会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进而使人肥胖。

想贴好“秋膘”,不妨这样做:

(一)优质蛋白补营养:适当地多食用一些瘦肉、鱼类、鸡胸肉、豆类等优质蛋白,既能补充营养,又能相对减少脂肪的堆积。

**(二)膳食纤维润肠胃:**适当地多摄入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瓜果蔬菜(如冬瓜、芹菜、梨子等)增加饱腹感,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减轻肠胃负担。吃对了“秋膘”,身上不长“膘”。

三、饭后葛优躺?赘肉一起涨

夏季天热不想动,每次吃完饭后只想在沙发里吹着空调、吃着西瓜、追着短剧,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温度适宜,正是运动的好时候,若依旧葛优躺,不仅会影响肠胃消化,还会让热量转化为赘肉。

不妨和家人一起出去散散步、学着打打太极拳、跟着视频跳跳操,既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又能避免热量堆积成脂肪。

《黄帝内经》强调“秋气宜收不宜散。”秋季运动不可过于剧烈,微微出汗即可,若大汗淋漓,易使阳气随汗液外泄,反而损伤元气。把握“动而不燥,收而不滞”的节奏,才能让身体在运动中保持轻盈。

小结:适寒温,顺秋收

立秋养生,顺时而为。不惧秋老虎,适当贴秋膘,拒绝葛优躺,养出好状态,守住身体的轻盈活力,在金秋时节,和赘肉告别,与健康来一场美丽的邂逅。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 谭思思 王怡璇 张丽 曾艳芬 宁伟英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香澜医聊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