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人体最勤劳的“发动机”,每分钟跳动60~100次,昼夜不息地为全身输送血液。然而,这颗仅拳头大小的器官,却承受着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压力。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超3.3亿,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与之相关。了解心血管疾病、科学预防,已成为每个人不可忽视的健康课题。


什么是心血管疾病?
很多人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停留在 “心脏不舒服” 的模糊概念里,其实它的范畴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广泛。简单来说,人体中所有血液流经的地方,都属于心血管系统的范畴,这其中既包括我们熟悉的心脏,也涵盖了从大动脉到微小毛细血管的各级血管。无论是心脏本身的病变,还是血管出现的问题,都可能被归入心血管疾病的范畴。

这类疾病的高发病率并非偶然,它与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高糖饮食成了日常;工作压力的骤增,让熬夜和精神紧张成了常态;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更在不知不觉中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埋下伏笔。可以说,心血管疾病的蔓延,是现代生活方式敲响的一记警钟。

什么在悄悄侵蚀你的血管?
3.3亿的庞大数字并非凭空而来,它是现代生活方式的沉重投射。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其高发态势与我们当下普遍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

饮食失衡的“甜蜜负担”: 长期高油、高盐、高糖饮食,为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升高)、高血压埋下祸根,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久坐不动,活力“生锈”: 缺乏规律运动,身体代谢减缓,肥胖风险增加,血管弹性和心肺功能悄然下降。

烟雾缭绕的“隐形杀手”: 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是冠心病明确的重要危险因素。

压力山大,心脏“紧绷”: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睡眠不足,导致体内应激激素水平升高,血压波动,心率增快,加重心脏负担,诱发血管痉挛。

代谢失控的“多米诺骨牌”: 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这“三高”如同推倒的多米诺骨牌,相互影响,协同加速血管病变,是冠心病最核心的危险因素群。

守护心脉:行动,刻不容缓!
面对3.3亿的警钟和冠心病带来的巨大威胁,被动等待绝非明智之举。守护心血管健康,是一场需要立即行动、贯穿一生的主动战役:

**均衡饮食:**优选优质蛋白,例如鱼类(尤其深海鱼)、禽肉、低脂奶制品。严格限盐限油限糖, 少吃油炸食品、糕点、人造奶油。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

**学会放松,保证睡眠:**培养兴趣爱好,练习正念冥想、深呼吸、瑜伽、太极等。

检测心血管疾病做哪些检查比较好?
01
心电图

心电图是通过检测心脏的电流来检查心脏的办法。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

02
冠状动脉心脏CT检查

冠状动脉CT检查的作用,主要是检查我们的血管,检查里面有没有钙化和斑块,并判断血管是否通畅。

中科体检九龙湖院区引进了世界首款心血管专用CT--CardioGraphe™,提供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检查、临床诊断及报告解读“一站式”服务。

03
冠状动脉造影

与冠状动脉CT检查相比,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的检查更加直接,更加可靠,它可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以及病变血管的血流情况。目前来说,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04
心肌酶检查

心肌酶主要是确定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的通透性。当心肌细胞因各种原因发生炎症(心肌炎)、坏死(心肌梗死)时,这些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它们的活性升高,这项检查是确诊心梗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无法改变年龄与遗传的烙印,却完全有能力在生活方式的土壤上,亲手播种健康。别再让明天的忙碌成为透支健康的借口,守护血管的每一寸畅通,就是守护自己未来数十年生命的质量与长度。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了解更多知识

来源: 中科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