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高中生小朱,13岁初潮时就开始痛经,后逐渐加重,目前经期下腹疼痛到需服止痛药才能控制,且喜温喜按、经血色淡、伴全身乏力,甚者恶心欲吐。

因每月痛经严重影响小朱学习,家属带其辗转多处就医,无明显好转。经介绍,来到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妇科蔡昱主任团队就诊,团队为其制定特色中医外治法方案,规律治疗半年后,痛经明显缓解。

痛经困扰着全球约50%~90%的育龄女性,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过外治法调理气血、温通经络,往往能显著缓解疼痛。以下介绍几种安全有效的中医外治方案,助你科学应对痛经。

艾灸疗法:子宫的天然暖宝宝

艾灸借助艾草的温阳之力,通过穴位渗透,改善胞宫虚寒状态,进而缓解痛经。选取关元穴、归来、三阴交、八髎穴等穴位进行艾灸。在月经前5天开始,每日采用悬灸、隔物灸等方式,将热力均匀地渗透到穴位中,起到温阳散寒等功效。

穴位按压:随身携带的止痛开关

穴位按压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止痛方法。当痛经发作时,可按压血海穴、地机穴、合谷穴。按压手法要由轻至重,每个穴位持续按压3分钟左右。经期每天可操作3 - 5次。

中药足浴:足底反射区的药力渗透

中药足浴借助药力通过足底反射区渗透,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将中药煮沸后,兑入温水,使水温保持在40℃左右,浸泡至膝关节,每次浸泡20分钟。经期也可连续使用。在泡脚过程中,配合按摩太冲穴和涌泉穴,能增强疏肝理气的效果。

耳穴疗法:耳朵上的妇科诊室

耳穴疗法是在耳朵上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以调节身体机能。以内分泌、子宫、神门等主要耳穴,使用王不留行籽进行贴压。每天每个穴位按压5次,单耳贴敷3天后轮换至另一侧耳朵。

刮痧调理:背部的气血通道

刮痧通过疏通背部经络气血,改善痛经症状。重点刮痧区域包括督脉、膀胱经、带脉。刮痧时,刮痧板与皮肤呈45度角,轻轻刮拭,以出痧为度,不可过度刮拭。一般在月经结束后进行操作更佳,若配合温经精油,可增强调理效果。

热熨疗法:传统智慧的物理治疗

热熨疗法通过温热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将中药装入布袋加热,待温度降至45℃左右时,热敷于下腹部,温度降低后停止热敷。热敷过程中,配合顺时针方向的太极揉腹手法局部按揉。

三伏贴:神奇的冬病夏治

三伏贴借助夏季阳气最盛之时,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达到扶助阳气、祛除寒邪的效果。将配制好的中药研成细末,用生姜汁等调制成膏状,制成药饼。在三伏天期间,把药饼贴敷于特定穴位,待药物在穴位上作用一定时间后取下。贴敷过程中,可配合轻柔的穴位按揉手法,增强药物渗透与气血运行。

专家提醒

妇科蔡昱主任温馨提醒:原发性痛经外治效果显著,继发性痛经需先明确病因;皮肤破损、妊娠期、发热期间禁用外治法;持续3个月,月经周期调理效果更稳固。

中医外治法通过多靶点调节实现标本兼治,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若疼痛进行性加重或伴异常出血,请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病变。(文中所有穴位定位建议初次操作在医师指导下完成)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妇科 孙梦林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