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近视就像一层无形的纱幕,横亘在无数人的清晰视界前。框架眼镜的束缚、隐形眼镜的麻烦,让许多近视患者苦不堪言。而就在这时,近视手术宛如一颗神秘的“救星”出现在大众视野。它究竟是能彻底摆脱近视困扰的神奇魔法,还是隐藏着未知风险的“潘多拉魔盒”?近视手术,到底能不能做呢?

01哪些人满足做近视手术?

近视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人,所以能不能做首先要看你是否符合条件,一般来说,至少有以下几方面条件是要满足的:

1,成人阶段,一般要求年满18周岁。可能你听过科普说人的眼睛基本出生后就不变了,其实这一点是不对的,研究发现,人的眼睛在出生后还在持续发育,比如眼轴长度、屈光状态、晶状体与角膜的形态发育等都是处于发育过程【1,2】。

2,无严重角膜疾病。同样,如果眼睛出现相关病理疾病,尤其是角膜相关疾病如圆锥角膜、感染、溃疡等则会影响到手术效果【3】,尤其是尚未控制的青光眼,更是角膜屈光手术的禁忌症【2】。

3,近视度数范围。角膜屈光手术可矫正的近视度数为50—1200度【5】。同时远视不超过600度、散光不超过600度【4】。

4,此外,诸如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近两年度数加深大于50度的人群都是要慎重的。

所以,是否要做近视手术,还是要看下自己的条件是否符合。不过,即使符合了条件,也要慎重,因为近视手术操作对象是我们的角膜,这种不可再生的结构,必须慎之又慎。

02再来聊聊角膜

很多人以为角膜是一种光滑平均的球面结构,所以只需要进行激光切割就可以了。事实上,这是对角膜的一个误解。我们的角膜是一个中间陡峭、周围平坦的非球面结构,而且,角膜表面也不是很多人以为的光滑结构,而是高低不平,呈现了不规则的状态【5】。

这一点其实我们用一个生活中很容易理解的事情来看,很多近视的人估计一定会知道,在近视的时候往往伴有散光的发生,2024年的一项对7-18岁近视的中小学生双眼散光程度进行研究,发现顺规散光占86.6%,逆规散光占5.9%,斜轴散光占7.5%【6】。

而之所以会出现散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角膜形态不规则,曲率不一致导致了光线在多个平面聚焦,形成了重影或者光晕,就是我们的散光。

事实上,角膜从来都不是一致的,而是存在着个体差异,就简单的以角膜厚度(Corneal thickness (CT))这个简单参数来看,不同人的角膜厚度也是存在差异的,下表是一项对839名爱斯基摩人的角膜厚度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其厚度分布呈现了类似于正态分布的趋势,从0.42-0.63之间均有分布【7】。

正因为角膜的个体差异存在,所以早期在进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时候其实是忽视了这一点。

03角膜手术的发展

角膜屈光手术只是简单的检测下个体的屈光度数,然后依据Munnerlyn公式设计激光消融方案【8】。

结果就是,由于个体角膜差异,有的人术后效果并不好,容易出现夜间视觉受损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角膜手术也一直在不断的发展【4】。

从早期基础屈光治疗1.0被随后的考虑到每只眼睛波前像差的2.0初代个性化,进一步发展出了依靠角膜地形图引导的3.0,如今,已经进一步基于光学系统综合考虑全眼光学系统数据(眼前节图像,包括角膜、瞳孔、前房和晶状体,眼轴尺寸和眼睛的光学像差)并利用光线追踪引导的4.0进阶阶段,也就是根据全眼3D模型,定制角膜轮廓的治疗【9,10】。


至于如何进行定制角膜轮廓的治疗,咱们下一篇分享。必须指出的是,是否进行近视激光手术需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考量,一直争议的佩戴眼镜还是做矫正手术就是这种考量的反映,本质上是一种权衡。

参考文献:

1. 石一宁,方严.在校学生(7-18岁)近视状态的流行病学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06,(01):78-81.

2. 胡天鹏,李晓华,娜仁.18岁以下晶状体直径与厚度B型超声测量的研究[J].天津医药,2010,38(08):722-723.

3. 朱煌,严伟.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适应证、结果及其并发症(一)[J].眼科新进展,1994,(04):52-53+50.

4.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我国角膜地形图引导个性化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专家共识(2018年)[J].中华眼科杂志, 2018, 54(01):23-26.DOI: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8.01.005.

5.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5年)[J].中华眼科杂志,2015,51(4):249-254.

6. 霍天琪,周利晓,吕梁,等.近视中小学生散光程度及轴向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24,24(10):1672-1675.

7. Alsbirk P H .CORNEAL THICKNESS: I. Age Variation, Sex Difference and Oculometric Correlations[J].Acta Ophthalmologica, 1978.DOI:10.1111/j.1755-3768.1978.tb00471.x.

8. Munnerlyn C R , Koons S J , Marshall J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a technique for laser refractive surgery.[J].Journal of Cataract & Refractive Surgery, 1988, 14(1):46-52.DOI:10.1016/S0886-3350(88)80063-4.

9. Schumacher, Silvia, Michael Mrochen, Jeremy Wernli, Michael Bueeler, and Theo Seiler. "Optimization model for UV-riboflavin corneal cross-linking."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53, no. 2 (2012): 762-769.

10. SIMON, DANIEL, SILVIA SCHUMACHER, and MICHAEL MROCHEN. "Ray Tracing: the Future of Refractive Surgery."

来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