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至,暑未消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中国天文年历》显示8月7日14时53分,将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第一个节气,立秋至,暑未消。立秋的到来并不意味着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只是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大,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所谓 " 热在三伏,秋后一伏 ",末伏在立秋后第 3 日,早晚较凉爽,白天秋阳肆虐,气候闷热,素有 " 秋老虎 " 之称。所以立秋时节防晒防暑措施依然不容忽视,且早晚温差大,容易引起感冒等,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及小孩子,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
立秋养生:滋阴敛阳
1.养生要点:滋阴养阳
古人有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秋冬阴令也,秋时阴收,冬时阴藏。秋冬之时燥邪为患,易伤阴,故秋冬之时宜服用滋阴之品以防燥邪。特别是阴虚、血虚体质之人,更应注意滋阴养血。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秋季养生皆以养收为原则,贵在滋阴敛阳 。
2.饮食要点:少辛多酸
古有云:" 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乃顺天理 "。
" 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饮膳正要》有云 :" 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 "。3.润燥
适当食用梨、蜂蜜、甘蔗、芝麻、藕、栗子、胡桃、枇杷、菠萝、花生、荸荠、蜜枣、乳品等;
中药有西洋参、百合、玉竹、沙参、麦冬、天冬、山药、黄精、桑葚、白扁豆等。
多食柔润之品,少食辛燥之物,滋阴润燥、灌溉脏腑,弥补秋燥对身体的伤害。
4.贴秋膘
立秋贴秋膘的民俗流传已久,为了把夏季的 " 膘 " 贴补回来,立秋时建议多吃肉来长肉。从养生角度来讲,可以适当进补增加营养,但不宜大鱼大肉,要因人而异而 贴秋膘 。
来源: 杏林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