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学家首次在地外天体上发现生命物质”的热搜中指的正是氨基酸。科学家在“隼鸟2号”从3亿多公里外的小行星“龙宫”带回的样本中发现了氨基酸,包括了异亮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等至少23种氨基酸,其中一部分氨基酸更是地球生物蛋白质的组成部分。此外,样本中还发现了有机大分子以及含氮化合物

宇宙中的氨基酸是怎么形成的?发现氨基酸能够证实地外生命的存在吗?地球生命的起源与之有关吗?下面跟着小博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氨基酸结构与地球的不同

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并同生命活动有关的最基本的物质,是在生物体内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与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抗体内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同时也是形成生命密码系统的基本要素。地球生物的氨基酸组成有且只有22种。

据现有研究表示,氨基酸首次出现在宇宙大爆炸后的1.68亿年,至今仍在宇宙中不断产生。太阳系中的氨基酸可能源自星际分子云,主要有两种形成方式:一是基于离子和分子的化学反应形成二是紫外光照射到水冰尘埃上形成。前者概率低,后者更为普遍,原因是宇宙一直处在极端辐射环境之中。

具体来说,在宇宙空间星际分子云里,存在大量固体尘埃颗粒。这些尘埃的表面吸附着H原子和O原子,形成OH,接着与H形成H2O水冰。同时,一氧化碳、甲烷、氨、甲醇、甲醛等,也都会被吸附到尘埃的水冰壳层里。最终在紫外光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氨基酸。

二、氨基酸如何在“龙宫”上存活

美国密苏里大学华裔教授李爱根表示,氨基酸一直在尘埃的水冰壳层里,而且也只能是“龙宫”这类碳质小行星才能保存。这是因为其他类型的小行星在太阳系形成过程中,通常会经历高速、剧烈撞击,其中的碳物质大都被烧蚀掉了。而‘龙宫’很幸运,从一开始就没有发生剧烈碰撞,其内部的氨基酸得以保留至今

宇宙中产生的氨基酸依附于宇宙尘埃,在寒冷的气体星云中保存了下来,只要不被下一代恒星的诞生和湮灭摧毁,氨基酸就可以一直存在。

三、代表太阳系最原始材料组成


除了氨基酸,“龙宫”对科学家来说还是个不可多得的宝藏天体。

“龙宫”看起来像一块初步雕琢的方形钻石,是一颗直径约900米的碳质岩石小行星,每474天绕太阳运转一周。与其他类型的小行星不同,碳质小行星“龙宫”自40亿年前形成以来变化很小,保留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状态

我国天体生物学家、香港大学教授李一良表示,“龙宫”的化学成分与太阳相似,代表了太阳系最原始的材料组成。这些化学成分或曾为地球生命的起源提供最重要的生命要素。在“龙宫”上发现氨基酸,加强了由整个太阳系参与地球(和火星)生命形成的观点;如果能够确认‘龙宫’或其他彗星和小行星中所保存的氨基酸为地球生命起源的初始材料,将结束地球生命起源的(地球)内生理论与地球生命来自宇宙种子的外生理论之间的长期争论。

四、为寻找地外生命提供新线索

李一良指出,在小行星上发现氨基酸,不等同于发现地外生命。天文学家迄今还没有确认任何地球以外的生命存在。他强调,目前地球仍然是我们太阳系中唯一拥有生命的星球。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平劲松说:“考虑到氨基酸、核苷酸和其他关键有机分子等生命主要成分,在地球生命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大约80—90亿年,发现氨基酸还不能简单地推断或证实地外生命的存在。不仅如此,从氨基酸到蛋白质,是一个漫长的、仍不能大致确定的宇宙学演化历程。

生命与非生命体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拥有以氨基酸为元素的遗传密码系统。此外,生命的组成和能量代谢需要蛋白质、脂肪酸和糖类。“在‘龙宫’的有机组成中,没有发现这些物质与氨基酸共生。

当然,除了氨基酸,科学家还有许多方法在其他星球上寻找生命的踪迹。李一良说,我们还可以依照地球生物对大气组成的影响来考虑生命是否存在;或者检验行星大气中是否存在甲烷菌,产甲烷菌又是生命存在的形式之一,这就是为什么最近在火星大气中探测到甲烷,能够让众多科学家激动不已。

总的来说,除了对碳质陨石进行检测、对碳质小行星和彗星探测采样之外,另一个寻找地外生命的合理思路,依然是推测在类似地球的固体行星表面以下,包括在冰卫星冰层以下,有可能保留着大量的氨基酸和核糖,甚至是生命

作者|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