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钾是肾病患者面临的一个非常危险的 “隐形杀手”。当血钾浓度过高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恶心、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因此,肾病患者必须学会如何科学有效地降低血钾水平,将血钾稳稳控制在安全范围内(3.5 - 5.0mmol/L)。以下是四个实用的降钾技巧,肾友们一定要收藏好。

食材预处理:焯水去钾有讲究

焯水的时间和方法 :对于一些高钾蔬菜,如菠菜、苋菜、菌菇、土豆等,在烹饪前可以先进行焯水处理。将这些蔬菜切成薄片后,放入沸水中焯 1 分钟左右,这样可以去除蔬菜中 30% - 50% 的钾。焯水后,再将蔬菜过冷水并挤干,以进一步减少钾的残留。例如,菠菜中含有较多的草酸和钾,经过焯水处理后,不仅可以降低草酸的含量,减少草酸钙结石的风险,还能有效降低钾的含量,使其更适合肾病患者食用。

水果的处理方法 :对于香蕉、牛油果、橙子等高钾水果,可以将其切成小块,放入淡盐水中浸泡 10 分钟左右。淡盐水可以促使水果表面和切口处的钾离子溶解在水中,从而减少水果中的钾含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焯水后的菜汤和泡水果的水含钾量较高,肾病患者千万不能饮用。

烹饪方式:“水煮法”优于 “爆炒”

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 :在烹饪过程中,尽量采用清蒸、水煮、凉拌等烹饪方式,避免红烧、干锅等高油高盐的做法。因为钠和钾在烹饪过程中往往会“捆绑” 存在,高盐高油的烹饪方式可能会增加食物中钾的残留量。例如,红烧菜肴通常需要加入较多的酱油、豆瓣酱等调味品,这些调味品中含有较高的钠和钾,而水煮的方式则相对简单,能够更好地控制钾的摄入。

控制调料的使用 :在烹饪时,要减少盐、酱油等含钠、钾较高的调料的使用量。可以使用一些天然的香料和调料来增加食物的风味,如葱、姜、蒜、醋等。醋不仅可以增加菜肴的酸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溶解食物中的钾离子,使其更容易在烹饪过程中被去除。

进食顺序:“先菜后肉”控总量

合理的进食顺序 :每餐可以按照 “低热量→中钾→高钾” 的顺序进食。先喝半碗清汤,如冬瓜汤、萝卜汤等,清汤不仅可以开胃,还能为身体提供一定的水分和营养。接着吃焯水后的蔬菜,蔬菜应占餐盘的 1/2 左右,这样可以增加饱腹感,同时控制热量和钾的摄入。最后再吃蛋白质食物,如鸡蛋、瘦肉、豆腐等,控制在掌心大小即可。主食方面,建议选择低钾的精制米面,避免全麦、燕麦等高纤维杂粮,因为这些杂粮的钾含量较高,是普通精制米面的 2 - 3 倍。餐后 1 小时可以吃一些低钾水果,如苹果、梨等,但每次的食用量应控制在 150g 以内。

控制每餐总量 :肾病患者除了要注意食物的种类和进食顺序外,还需要控制每餐的总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增加肾脏的负担。同时,要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有助于身体建立良好的代谢节律,更好地控制血钾水平。

警惕“隐形高钾”:这些 “健康食品” 要少碰

代盐 / 低钠盐 :代盐和低钠盐中通常含有较高的氯化钾,肾病患者食用后会导致钾摄入过多,因此应避免使用。在购买调味品时,一定要仔细查看成分表,选择适合肾病患者的无钾盐或者普通食盐。

中药 / 补剂 :一些中药,如夏枯草、金钱草等,以及螺旋藻片等补剂,含有较高的钾。患者在使用这些中药或补剂之前,应咨询医生或专业的药师,了解其钾含量和可能对肾脏的影响,避免盲目服用。如果确实需要使用这些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并定期监测血钾水平。

加工食品 :火腿肠、罐头、腌菜、鸡精等加工食品中,为了延长保质期和改善口感,往往会添加大量的钠和钾。例如,腌菜中的盐分含量较高,同时也会含有一定量的钾。鸡精中含有肌苷酸二钠和鸟苷酸二钠等成分,这些成分在体内代谢后可能会产生钾离子。因此,肾病患者应尽量少吃这类加工食品。

运动饮料 :运动饮料中含有丰富的电解质,如钾、钠、镁等。对于正常人来说,适量饮用运动饮料可以补充运动中丢失的电解质,但对于肾病患者来说,这些饮料中的钾含量可能会导致血钾升高。因此,在饮用运动饮料前,一定要仔细查看成分表,选择钾含量<10mmol/L 的饮料。

控制血钾并不是简单地拒绝所有含钾食物,而是要通过科学的预处理、合理的烹饪方式、恰当的进食顺序和警惕 “隐形高钾” 食品,来减少“可交换钾” 的摄入。肾病患者只要掌握了这些技巧,就能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有效守护生命安全,降低高血钾带来的风险。

来源: 医路肾康